- 全國
IB課程是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為3-19歲的學生提供智力,情感,個人發(fā)展,社會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其獲得學習,工作以及生存于世的各項能力。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中,IB課程是最常見的課程。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享譽亞洲乃至全世界,說到新加坡大學,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兩個頂尖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兩所公立大學領跑亞洲,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世界第11名。
“三歲定八十”,意味著很多習慣及愛好在低齡的時候就會形成,并影響一生。在中國,每逢中考過后,很多家長就會思考孩子應該在國內繼續(xù)攻讀,去攀登高考這座大山,還是出國留學去獲得更多的升學路徑。
都知道赤道上的花園城市新加坡有兩所世界排名前20的名校,新加坡國立大學(2021 QS 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11位)和南洋理工大學(2021 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13位)。
12月21日晚七點半左右,新加坡運載首批新冠疫苗的航班在樟宜機場著陸。據了解,這批疫苗被裝在31個箱子里。這也是第一批送抵亞洲國家的輝瑞B(yǎng)ioNTech疫苗。負責運送的是新航一架波音747-400型貨機,從比利時布魯塞爾直飛新加坡。
雖然新加坡一向奉行“精英教育”原則,但是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第 1 次經濟衰退后,政府開始擴大高等教育規(guī)模以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學、理工學院及研發(fā)機構的數(shù)量也獲得增長。
低齡留學早已成為眾多家長的選擇之一,但是低齡留學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譬如比如文化沖擊、心理健康、安全等。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把孩子留在身邊的同時,又可以較早的接觸西方的教育方式那不是更好?于是國際學校也就應運而生。
新加坡教育承襲了英聯(lián)邦的教育體制,擁有獨特的雙語教學,擁有陪讀政策、低廉的學費等優(yōu)勢,同時新加坡政府每年會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教學水平受到世界范圍的高度認可。
低齡孩子去新加坡留學,選擇多種多樣,但各類院校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公立院校雖然備受重視,但是學位難得;私立院校入學輕松,但是國內家長不太了解;國際學校開拓更廣的視野,但是學費較貴。
出國留學第1道關,是語言關。這個關卡層次豐富,對待不同的人要求是不一樣的!皡^(qū)別對待”,看的是你的學歷。不同學歷申請者,語言要求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在國內,大專畢業(yè)生與本科生及研究生相比要弱勢很多;大專畢業(yè)生若要選擇繼續(xù)深造,完成本科再完成研究生課程最少也需要5年(2年專升本以及3年研究生課程)。
新加坡小學1-4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為必修課,有4門主課,包括英語、數(shù)學、科學和母語(包括華文、馬來文以及淡米爾文),其他課程還包括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在一些特選學校,這門課程用母語教授)、健康教育、社會以及體育。
新加坡一直以教育聞名,是亞洲的教育重鎮(zhèn)。其高等教育發(fā)展非常成熟,除了公立大學、理工學院外,新加坡還有數(shù)量非常多的私立大學。
中學生是新加坡低齡留學的主力軍,在低齡留學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相比較于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中學生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性。
新加坡因為其特有的地理位置,雙語的便利,以及人文的發(fā)達,每年吸引到很多的同學們來申請。在新加坡眾多院校中,公立院校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低齡留學對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作用,是大勢所趨。那么對于留學國的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據統(tǒng)計,國內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往新加坡留學。
近年來,中國赴海外留學生低齡化愈發(fā)明顯。中國家長在家庭經濟允許的范圍內,紛紛為孩子選擇了一條海外留學的道路。但是同時也會引發(fā)思考,低齡留學是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