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統(tǒng)計局星期三(6月16日)上午公布“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英語已經取代華語,成為新加坡人家中最常說的語言,但同時,本地最常說英語的家庭當中,有87%在家里也說第二種語言。
英語成為主流
第 1 批數據時指出,本地5歲以上居民人口當中,有48.3%家中最常說的語言是英語,這比10年前的32.3%高出16個百分點。
與之相比,在家中最常說華語的本地居民從10年前的35.5%下降至29.9%,這意味著英語取代華語成為新加坡人家中最常說的語言。
第二語言
統(tǒng)計局在去年的人口普查中,也首次統(tǒng)計居民在家中最常說的第二種語言。
調查發(fā)現,本地最常說英語的家庭當中,有87%在家里也說第二種語言,這些語言包括華語(56.1%)、馬來語(13.5%)、華族方言(7.2%)、淡米爾語(5.1%),以及其他語言(4.9%)。
只有13.2%在家里只用英語一種語言。
語言教育
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多人的主要家庭用語會是英語。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當中,有61.2%在家主要講英語,比10年前的49.4%來得多出近四分之一。相比之下,教育程度低于中學的人,只有9.6%在家講英語,跟10年前的6.4%相差不遠。
本地15歲以上居民的識字率略有增長,從10年前的95.9%增加至97.1%,華巫印三大族群的識字率分別為96.8%、97.9%和98.4%,三者不相伯仲。
通曉多種語言的新加坡人也有所增加。15歲至34歲的群體當中就有超過九成,35歲至54歲也超過八成。至于55歲及以上的群體,只通曉單語者占了一半,不過這比10年前少了11個百分點。
此外,仍有17.3%的華人只通曉華語,這個比率比只會馬來語的馬來族同胞(9.4%)和只會淡米爾語的印族同胞(3.2%)來得高。
華人群體
主要家庭語言為英語的華人當中,有75.5%的人表示他們在家第二常用的語言是華語,另有9.8%則用華族方言,只有12.7%的人在家完全說英語。這也意味著,只有約6%的華人在家只說英語。
在華人當中,超過四分之三(77.4%)的5歲至14歲孩童和少年主要在家講英語,比2010年的51.9%增加了近一半。在家主要講英語的15歲至24歲的青年,則從40.7%增加至69.2%。
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2010年的5歲至14歲的孩童,其實就是2020年的15歲至24歲青年,而相同的一群人在家主要用英語的比率也在過去10年增加了,從51.9%增加至69.2%。這一現象是否因為年輕人在學;蚬ぷ鲌鏊嘤糜⒄Z后而在家也改用英語,不得而知。
新加坡雙語教育
在新加坡教育體系中,雙語教育是基石之一,在全球化越發(fā)明顯的的當下,掌握雙語有利于在“全球村的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機會。
新加坡中小學重視母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在讀寫能力的基礎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并通過開設不同級別的語言課程順應孩子的興趣和學習能力。
第二語言的教育特點:
全面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
強調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技巧;
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定制教學;
編寫更具吸引力的教材,捕捉學生的興趣;
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