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加坡實行的是雙語教育。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移民國家,雖然新加坡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是為了加深孩子的民族同該感,凡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除英語外都備有各民族的語言與文字。
當新加坡社會風氣整體過度崇尚西方文化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開始推行以“儒家運動”和“共同價值”為代表的華語運動。
某種程度上,新加坡人的認同感就來源于這種對多元種族和文化的開放包容。新加坡政府在孩子學習華文,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道路上在不斷努力。
而隨著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盛行的當下,新加坡馬六甲海峽“一港壟斷”的優(yōu)勢,在逐漸地慢慢縮小。
中國作為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重要合作伙伴,新時期下的協(xié)同發(fā)展,是他們一個重要的合作議題。出于經濟貿易方面的考慮因素,新加坡政府也在大力推廣華文教育。
而除了積極推動華文教材的革新外,新加坡對華語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其他的許多方面。
那么,新加坡的華語課堂究竟是怎樣的呢?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會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1、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新加坡的教師們會尊重和接納孩子不同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孩子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創(chuàng)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教師會經常與孩子們進行交談,話題一般是他們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孩子們回家后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多用華語交談。
3、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用華文表達的樂趣。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用自己準備的一張和家人吃飯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
此外,新加坡的老師一般用以下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漢字:
1、認讀環(huán)境中的標記和文字
教師們會在學前教育中心和教室的角落、墻壁貼上標記和文字,有選擇和目的性地在孩子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或物品名稱,輔助孩子認讀。
2、運用形象法了解漢字特征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猜字謎”的方法,讓孩子認識簡單的象形文字(如口、人、日、月)。教師也可以用圖畫或顏色來表示偏旁的意思。
3、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繪本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們也會提供其他內容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們自主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