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8日至5月4日新加坡中小學、初級學院、高等學府和特別學校都將關閉,進行全面居家學習。但是!李顯龍總理昨天(21號)宣布將把阻斷措施實行期延長四個星期,直到6月1日。
“我們將實行這些更嚴格的阻斷措施,直到5月4日,但從目前的疫情來看,我們不可能在現(xiàn)階段完全解除所有阻斷措施,讓一切恢復正常因此,我們將把阻斷措施實行期延長四個星期,直到6月1日。”
疫情期間更多孩童青年尋求心理輔導
新加坡所有學前教育中心和學生托管中心也將暫停提供基本服務,私立學府則需推行居家學習或暫時停課。
阻斷措施打亂了新加坡民眾平日的生活習慣,包括孩童和青少年。在停課期間,部分學生會因為不用上學而感到沉悶,或因壓力驟減而感到放松,或受家長影響,出現(xiàn)煩躁、焦慮、驚恐的情緒。受負面情緒影響,孩子或會有失眠等焦慮反應。
新加坡兒童會發(fā)現(xiàn),更多孩童和青少年通過輔導熱線和網(wǎng)絡交談服務,向輔導員求助,傾訴心聲。兒童會的熱線和網(wǎng)絡交談數(shù)量,比之前多出了多達三成。
新加坡專門為7到12歲孩童而設的全國兒童熱線《叮鈴朋友》,自阻斷措施以來,接到了更多來電和網(wǎng)絡交談,比1月至3月份多出了20-30%!抖b徟笥选芬餐ㄟ^網(wǎng)站刊登資料,以輕松易讀的方式,讓孩童了解冠狀病毒。
新加坡兒童會表示,許多孩童在這段期間向輔導員傾訴對學習和家庭上的焦慮和不安。
新加坡兒童會學生服務中心總監(jiān)翁慧萍表示:“在這期間,我們也接聽到一些孩子的來電,訴說了家庭成員因為病毒而失去了工作,談了談他們對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和擔憂。有些孩子也因無法適應在家中學習而感到非常不高興 !
據(jù)立思辰留學介紹,新加坡飛躍社區(qū)服務以往每月平均進行40個青少年網(wǎng)絡輔導交談,但在上個月就有多達85個。心理學家指出,為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讓他們保持跟外界的接觸是非常重要的。
新加坡心理學協(xié)會博士說:“其實青少年們呢,他們都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有些他們已經(jīng)開始就是,一面開始跟朋友用視頻電話,一面跟同學做功課啊,一面跟他們聊天。我倒認為這樣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種機會,就是讓他們繼續(xù)保持聯(lián)絡。”
孩子長期居家對心理健康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
英國醫(yī)學期刊《柳葉刀》3月3日在線發(fā)表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江帆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張軍教授團隊的文章《降低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也指出,由于疫情無法上學而長期居家,可能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
文章稱,假期延長對疫情的擔心,沮喪無聊,信息不完全,缺乏與同學、朋友和老師的面對面接觸,缺少個人空間,以及家庭經(jīng)濟損失等一系列應激情況,都會對兒童青少年產(chǎn)生顯著和持續(xù)的影響。
居家限制引起的生活方式變化和心理壓力相互作用,可能會加劇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損害,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外,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因為疫情被隔離的兒童創(chuàng)傷后應激得分是未隔離兒童的4倍。
緩解孩子心理壓力的方法
專家建議,首先可以通過facebook、微信等社交媒體幫助孩子和同伴建立聯(lián)系,通過網(wǎng)絡讓孩子們定期在線上聚會,讓孩子在居家的日子里依然能享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其次,家長們也要反思自己對孩子學習、生活的安排和規(guī)劃是否合理,要給孩子更多主動選擇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夠提高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家長們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個特殊的假期,學習與孩子溝通,調(diào)整好親子關系,讓家庭關系變得親密,讓親子溝通變得順暢。健康的親子關系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江帆教授團隊文章認為,家長是兒童居家限制時最親近也是最好的支持者,兒童可以從家長那里獲得最好的幫助。家長保持與兒童密切、開放的溝通交流,是識別兒童身心健康問題并為長時間居家限制的孩子提供心理安撫支持的關鍵。家長自身也應該為兒童樹立健康居家生活好榜樣。家長良好的養(yǎng)育方式在居家限制期間變得尤為重要。
除了督促孩子的表現(xiàn)和行為,父母還需要尊重孩子的認同感和需求,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疫情期間,兒童會接受大量疫情相關信息,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方式與兒童直接交流疫情,有助于兒童青少年緩解焦慮,避免恐慌。
另一方面,居家限制可能反而成為加強親子交流的良好機會,可以通過讓兒童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良好的養(yǎng)育方式可以加強家庭紐帶,使兒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