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終于發(fā)布了第四屆中國學科評級!
排名指標
“中國學科評級”是唯一根據中國教育部學科分類將中國大學與世界大學進行比較的績效表。
該評級衡量研究密集型大學的所有核心使命:教學、研究、國際視野和知識轉移,使用11個經過精心校準的績效指標來提供最全面、最平衡的比較,受到學生、學者、大學領導、行業(yè)和政府的信任。
同時,這份評級涵蓋13項支柱領域的83門學科,比現有任何其他主要排名或評級的范圍更廣。
績效指標可分為5個領域,分別是:
·教學(學習環(huán)境)
·研究(發(fā)表量、收入和聲譽)
·引用(研究影響力)
·國際視野(國際教師、學生和國際合著)
·行業(yè)收入(知識轉移)
2023年的評級數據來自2023年度THE世界大學排名、2022年和2023年THE中國學術聲譽調查、2021和2022年的學術聲譽調查以及愛思唯爾(Elsevier)文獻計量數據。
總體評分被計算出來后,會對每所大學的每個學科進行從A+到C-的評級。這些評級被平均地分配于參與了世界大學排名的大學,因此在某一學科中排名前11.11%的大學獲得A+,下一個11.11%的分段獲得A,依此類推。
大學須滿足下列4項關鍵標準以被納入本學科評級:
·必須進入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必須符合與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相關的學科大類排名門檻
·中國之外的高校必須在提交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時選擇了相關學科大類;中國高校必須提交他們教授相關學科的證據
·必須滿足一個學科最低的論文發(fā)表數量要求(2018至2022年間)
滿足這4個條件的大學將被納入某一門給定學科的評級,所有被納入至少一個學科評級的大學將進入總評級表單,旨在提供不同學科的績效概覽。
排名看點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中國學科排名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高校在83門學科中有4門學科表現最佳,分別是教育學、天文學、口腔醫(yī)學和航空航天科學。
本次評級中有95所上榜高校來自中國大陸,在不同學科中獲得最多A+等級的五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獲得了47門,緊隨其后的是上海交通大學46門,浙江大學45門,北京大學42門,南京大學31門。
在83門學科中,79門學科中至少有一所中國高校獲得了A+,中國大陸高校累計獲得517個A+。此外, 在所有83門學科中,中國大陸高校有21%的評級為A+(其余79%為A或以下)。相比之下,在全球其他地區(qū)所有大學在83門學科中獲得的成績中,只有10%的成績?yōu)锳+。
平均而言,中國大陸的高校在19門學科中獲得至少A-的成績,并且在50門學科中的整體表現比全世界其他地區(qū)更佳。
總體而言,中國達到了B+的等級,與美國、英國和法國持平,并比韓國(B)高一個等級,比日本(B-)高出了兩個等級。
其他在學科水平上表現出色的國家包括德國、澳洲、加拿大和瑞典。
哲學
12所中國大陸大學在哲學方面獲得了評級,其中北京大學獲得了A+的最高評級。
根據10所大學的數據,荷蘭的大學在哲學研究方面名列前茅,平均成績?yōu)锳。
經濟學
中國高校的理論經濟學平均評級為B+、應用經濟學為B。
英國高校在兩門經濟學學科(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平均評級最高,分別有74所和75所英國高校兩門學科的平均評級為A-。
法學(大類學科)
中國高校的政治學平均評級為B、社會學平均評級為B+。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兩門法學的細分學科中均獲得A+、上海交通大學的政治學評級為A+、南京大學的社會學評級為A+。
荷蘭是兩門法學學科排名第一的國家,在政治學和社會學中均獲得A+評級。
教育學
教育學支柱領域下包括3門學科:教育學、體育學和心理學。
中國高校以A-的平均評級在教育學科中名列前茅。中國有4所高校在教育學獲得A+,分別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
文學
英國高校在外國語言文學中表現最佳,有76所英國高校數據的平均評級為B+。
該領域的另一門學科新聞傳播學由荷蘭高校所主導,基于12所荷蘭高校數據的平均評級為A。
中國高校在這兩門學科中都平均獲得B評級。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在這兩門學科中都獲得A+評級。
歷史學
世界史是該支柱領域中唯一的學科。根據13所中國大陸參與高校的數據,中國大陸院校的平均評級為B。荷蘭是世界史學科表現最好的國家,基于10所荷蘭高校的平均評級為A。
理學
理學支柱領域內有13門學科。荷蘭高校在其中5門學科(數學、化學、地質學、系統(tǒng)科學和統(tǒng)計學)中名列前茅。中國高校在天文學表現最好。
中國大陸有5所高校的天文學評級達到A+,分別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傮w而言,有21所中國大陸高校在至少一門理學學科中獲得A+評級。
工學
工學支柱領域下有35門學科。澳洲高校在15門學科中評級最佳,德國高校則在12門學科中處于領先,中國高校在一門工學學科中評級最佳。
農學
農學支柱領域下包括9門學科,德國在其中5門領先,包括作物學、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植物保護、畜牧學、林學和水產。
農學支柱領域評級中國大陸高校數量較少。該領域中國大陸進入評級高校最多的是植物保護學科。
醫(yī)學
醫(yī)學支柱領域覆蓋7門學科。
荷蘭在其中3門學科中名列前茅,即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醫(yī)療技術和護理學,中國高校則在口腔學方面獲得最佳評級。
中國大陸11所高校在至少一門醫(yī)學學科中獲得A+評級。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四川大學在該支柱領域所有7門學科中都獲得A+。
管理學
管理學支柱領域下有5門學科,荷蘭高校在其中兩門學科獲得最佳評級。
交叉學科
在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這一交叉學科中,德國以23所高校平均評級A-的成績位居榜首。中國大陸高校也表現不俗,基于15 所院校的平均評級為A-(但其數值低于德國高校)。
中國大陸高校進入A的學科表現
看完這份排名,同學們是不是又有了新的選校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