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經濟大國,其經濟科技發(fā)展處于世界水平,前往美國留學的同學們都希望受到美國良好教育制度的影響,使自己能夠在專業(yè)和能力上有所提升,都說美國大學教育受世界認可,究竟美國大學本科教育和國內的差別是什么?
壓力和作業(yè)負擔量
首先,不得不承認,高考是一個非常公平而且競爭相當激烈的考試,從里面篩選出來的人進入到了中國的大學之后毫無疑問在學科基礎上是非常優(yōu)秀的。從小學到高中基礎學科來看,我認為中國是做的是要比美國好的。但是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差距就是在大學被拉開的,而且很多美國人他們上大學的時候基礎確實也很一般。這個差距我覺得是從大學的學習壓力開始縮小的。
美國的大學會從比較基礎的東西講起,但是講的速度會很快,假如你跟不上,你就需要自己花更多時間去補回來,而且考試難度一般遠高于課堂上講的,假如你想不落后,就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做課后閱讀和自學,并且假如你的gpa很低,到了某一個點之后,美國大學時會讓你直接退學的。
但是在中國,大的壓力其實我認為是在中高考,反而到了大學之后壓力變得沒有那么大(考研除外),拿我周圍的985, 211的同學來說,他們每天的確需要上不少的課,但是上完課他們基本上就出去玩了,因為他們的作業(yè)非常容易而且基本不需要放太多心思,因此他們上課也經常滑水,這樣子學到的東西得不到鞏固,很容易就白學了,而且在期中期末考的時候考前突擊一下就可以得到高分,而且還基本沒有淘汰率這種說法。因為不會被淘汰,學生在壓力小的情況下,自然會有松懈。
美國的本科教育可以轉專業(yè),國內的大學很難轉專業(yè)
首先,在國外的高中課程體系下,你能夠接觸到很多的課程,這個有利于你興趣的發(fā)掘。
而在中國的高中,你只能接觸到那些固定的課程,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專業(yè),那你對其他的專業(yè)的認知無疑是狹窄的,你并不知道這個專業(yè)是否真的適合你。而當你大學選定了專業(yè)之后,當你想轉專業(yè)的時候,你很可能會被各種理由卡住,因此在國內很多人最終被迫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在國內就是大學學的專業(yè)和最后的就業(yè)方向完全不同)。
而美國的大學給了相對來說足夠的時間來發(fā)掘自己的興趣,而且轉專業(yè)簡單很多,而且根據數據統(tǒng)計,在美國大學的學生畢業(yè)后大部分都是做專業(yè)對口的職業(yè)。因為假如最后專業(yè)不對口,就相當于你之前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習時間是無效的。
美國大學的經費相當充足,而國內的大學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充足
因此美國的大學可以提供更好的學習科研環(huán)境,當然國內最近大學也在快速成長,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國內頂尖大學的學生在讀完本科之后都會去美國英國讀研究生。(有個笑話是說,我們花了重金去提升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學,而美國只需要做好大學這一項就可以把中國的養(yǎng)成優(yōu)質人才的人挖走,這也暗示了中國的大學教育還需要加油)
關于課程的搭配
美國基本上每一門課一學期三四次考試,作為商科專業(yè)學生,物理、化學這樣的選修課也不例外,學習一刻不放松,努力認真既有回報。而國內每門課只有一次期末考試,甚至于一門專業(yè)課隨便寫寫論文就能通過了!
國內大學認真學習的學生和考前突擊兩天的學生成績沒有區(qū)別,因此知識掌握扎實程度與公平程度相去甚遠(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在美國GPA低于3.0對于未來找工作或者考研都有影響,所以普遍學習更努力)。 有一件很諷刺的事是,一個在國內學習階段獲得一等獎學金的人,來美國因為稅法掛科被迫轉了專業(yè)。
關于跨專業(yè)選課的自由
美國選課和學習相對自主,沒有班集體的概念,完全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選課,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不像中國大學需要想辦法和溜須拍馬巴結輔導員與班干部、硬頭皮參加社團活動爭取德育學分那些無用的事。
教授的負責程度
教授往往更負責,美國大學老師往往有固定的Office hour,學生可以去老師辦公室答疑解惑、互動交流,不像國內很多老師一下課找不到人、只跟班干部或者課代表互動。
另外,美國很方便在原專業(yè)基礎上再修個二專業(yè)(double major)或者輔修專業(yè)(minor),因為學院公共課是固定的,僅僅再多修幾門專業(yè)課即可滿足要求,很有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以我為例,先選擇了會計專業(yè),在此基礎上多學了五門金融課就拿到了兩個學位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