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U.S.News排名出爐時,總會引起各種刷屏,無非就是有些學校升了,有些學校降了,有些學校進了前xx,有些學校居然跌出了前xx…
而大家也對排名趨之若鶩,要說自己學校漲了,校友高興有面子轉發(fā)轉發(fā)也無可厚非,可若要把學校漲跌個幾名就直接和教學質量、讀書體驗、就業(yè)去向掛鉤,那就說不過去了,畢竟你看UCLA進了前20,還是和原來差不多,大變不變。
除了排名,還會發(fā)現(xiàn),各類網站也好,選校書籍也好,特別喜歡給大家列舉數(shù)據(jù),仿佛數(shù)據(jù)多就顯得權威、顯得專業(yè)一樣。當然有些申請者和家長,特別喜歡看數(shù)據(jù),比如立思辰留學小編身邊就有個申請的小朋友對學校建校年份如數(shù)家珍,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究喜歡的學校到底都是啥時候建立的。
可這真的關系大嗎?雖說哈佛建校400余年也卻是全美最好,校齡也一定程度上和教育質量有正相關關系,但學校建校差個十幾年或幾十年確實對學校教育水平影響沒多大,你看Minerva還是近幾年才建立的呢,可教育卻遠超很多一兩百年的學校。
錄取率
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美國大學錄取率,是給美國人看的,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基本沒太大參考意義,反正,都很難,所以錄取率都很低就對了。誠然,不同錄取率確實可以看出來學校的難易程度,但很多時候我們從排名上已經可見一斑了,所以你說哈佛今年又再創(chuàng)新低,錄取率僅為4.59%,對申請選校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學生人數(shù)
總會有些網站和書籍,列舉各項數(shù)據(jù),而學生總人數(shù)絕對位列其中。誠然學生人數(shù)是一個很直觀能反應學校學生多少和學校大小的,但具體到這個學校是2300人還是2500人并沒有太大所謂。
一般來說只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數(shù)據(jù)就可以了:文理學院大抵都在1500-2500人之間,也有一些特別小的比如CMC、BMC只有1300左右,當然也有少數(shù)較大的文理學院比如Wesleyan或者Richmond就3000出頭,那至于你說想Soka這種400多人的文理學院也是有的;而大U人數(shù)來說一般會多很多,私立大有一般在5000-10000人之間,公立大U在20000-35000之間,當然也有特別小的比如Caltech或者是類似Dartmouth、Rice、Brandies這種4000左右人的University。
但立思辰留學小編想說的是,基本上你只需要知道上述大致范圍就可以了,去了解學校具體有多少人實在是沒必要,大致知道學校大小就可以了。
大學四年|六年畢業(yè)率
曾幾何時,由于美國大學嚴出,大學畢業(yè)率代表學校教學質量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在主頁菌看來,四年/六年畢業(yè)率和實際教學質量有一定關系,但不是必然相關。一般來說,影響畢業(yè)率的原因基本上要么是轉學轉走了,要么Gap了,要么輟學、休學、退學或者被開除的,非常直觀的來講這些都不完全能和教學質量掛鉤。
學校畢業(yè)率是90幾也好,80幾也好,確實對我們選學校的影響并不是非常大。而且我們留學生F1簽證是有選課數(shù)量最低的要求的,所以從F1角度來說基本上6年是肯定畢業(yè)了,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個數(shù)據(jù)其實并不重要。
入讀率
入讀率(Yield Rate)一般來說是可以部分反應學校的Selectivity的,排名較高的學校一般Yield Rate也較高,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些被常年用來保底的學校自然Yield Rate就低一點,而比如像哈耶普這種錄了就喜大普奔的大學入讀率肯定要高很多。
但近些年來很多學校也會采取一些策略來保護自己的Yield Rate,畢竟被當備胎的感覺還是很難過的,就拿UMich來說,很多年前錄中國人那可是大把大把的錄,直到發(fā)現(xiàn)大家都拿它做保底之后直接翻臉不認人,中國人錄取率急轉直下。但入讀率在申請的時候,可參考性并沒有太高,畢竟如果是像夢校錄了怎么都得去,保底校大家也都會申請,這個數(shù)據(jù)參考的意義也就沒那么大了。
獎學金獲取比例
要說擱前幾年,獎學金獲取比例還有點用,畢竟那個時候拿獎的中國人還是蠻多的?山┠昴锚劦娜苏娴氖区P毛麟角,很多學校從need-blind變成了merit-based,甚至直接說明了不給國際學生任何FA,所以想諸如很多學校宣傳上說有多少多少的比率學生拿到FA,100% fully met之類的,大家就權當看個樂子就好,畢竟那是寫給美國人的。當然如果你護照是藍本本,那當我沒說。
校園面積大小
如果說學校位置很重要,立思辰留學小編一定舉雙手雙腳贊成,但立思辰留學小編真實的見過有同學將學校大小都考慮進去了,而且最主要的理由還是:因為懶,所以知道了可以選小一點的學校少走點路,這點我也是十分佩服的。
但真的當立思辰留學小編看到有排名針對美國大學校園面積的時候,也確實不知道這樣的排名意義在哪兒,或許更大的校園可以更好地飛翔吧。但一般來說,除去如NYU這種在紐約市中心地價高昂的學校,大部分的美國大學地處位置不是那么核心,還是非常大和寬敞的,至于面積多少真的沒必要去關心。
獎項和名人
常見吹學校的話術:我校有x個諾貝爾,xx和xx都是我校校友……其實這些話一般來說在國內不知名的公立大校才會搬出來,你看哈佛耶魯什么時候吹過這些。因此,這些對選?赡軟]什么意義,雖然這些“成績”一部分象征著學校的實力,一部分象征著學校的名望和校友,但和申請者你似乎關系不大。當然你可能在文書里會用到一些事例人名,找工作的時候可能在知名校友的公司會得到一些幫助,除此之外剩下的只有談資了吧。哦當然還有說服爸媽和家里人。
學費
對于國際學生來說,美帝大學學費基本差不多,差得比較多的可能就在公立和私立之間,公立還是會便宜很多。所以學費基本來說不用非常關心,大致知道一個范圍就行。就如同學霸君之前文章里所說的,不管匯率怎么漲,學費怎么漲,該付還是要付的。
SAT Range
一般我們看每個大學數(shù)據(jù),都會給SAT Range。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此類數(shù)據(jù)都是針對整體學生的,對于我們國際學生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為大多數(shù)最后錄取的國際學生都屬于這個Range里面偏上的水平。所以這個Range也就只能看看,作為一個參考,更準確的Range還是過往中國人的錄取分數(shù),畢竟在一個Pool里面比較才比較科學。
排名
立思辰留學小編一直都說,排名這個東西,要看,但不能盡看。畢竟排名里面參考的因素諸多,也有各種可操縱的成分,而且每家排名都不太一樣,USNews,QS,F(xiàn)orbes……等等等等,每個排名背后都有一套游戲規(guī)則,可大部分關注排名的人只會糾結排名的高低,具體的數(shù)字,那這樣排名基本上就是一個無用的數(shù)字。排名的意義更多的是知曉學校在某個領域的位置,以及在不同考量方式下和其他學校的大致區(qū)分。
當然除了上述10條之外在我看來不是那么有用的數(shù)據(jù)外,立思辰留學小編也找了需要申請者去特別關注的數(shù)據(jù):
師生比
學校師生比是直接能反應學術資源的,畢竟師生比基本可以非常直觀的告訴我們一個老師負責幾個學生。師生比低的學校,相對來說教師資源比較豐富,接觸老師的機會也較多,從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出來教學質量的。
當然如果想更細致的對比,可以去到相應的Department,再去看該校該Department教授數(shù)量和學生數(shù)量,從而知道具體Department的情況。一般來說,同一個學校不同的系的教授配置也會不太一樣,對于一些老牌系或者強勢系教授配置要好一些,那當然申請的人也可能會多,所以具體細致對比還要看具體系具體情況。
課堂大小
課堂大小是另一個很直觀反應教學質量的數(shù)據(jù),畢竟越小的課堂就能獲得教授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交流,立思辰留學小編記得大一有門課全班只有7個人,只要有聽不懂的點可以直接在課上問,也因此引發(fā)了很多額外的討論,學到了很多額外的知識。我也因此跟該教授有了更深的交流,上了他很多其他的課,甚至連推薦信都是該教授寫的。
當然,這一方面文理學院的優(yōu)勢是遠超大U的,畢竟文理學院就是以小而精著稱,但有很多大U的Class Size也很小,而且教育質量也十分的高,所以這個數(shù)據(jù)還是非常值得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