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早申季。美國焦灼的疫情似乎已成常態(tài)化,去年疫情帶來的“臨時”申請規(guī)定也在今年隨之常態(tài)化,比如標化考試成績可選、申請人數(shù)增加……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早申態(tài)勢多了哪些新變化?這兩年的早申熱度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嗎?
本周二晚上11:59原本是加州大學提交早申的截止時間,但直到截止前,依然有大量學生登錄網(wǎng)址提交申請,以至于加州大學的申請系統(tǒng)崩潰。
今年早申熱度之高可見一斑。
加州大學已將其截止日期延長至 12 月 1 日晚上 11:59,但學生必須在周二之前申請才能被系統(tǒng)接受。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長灘分校和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分校也將申請截止日期延長至 12 月 1 日的 11:59,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洛杉磯、波莫納、圣地亞哥和圣何塞將申請截止日期延長至 12 月 15 日。
這種高熱度普遍出現(xiàn)在全美各大高校中。
弗吉尼亞大學今年收到了2026屆的3,442 份ED申請和 31,152 份EA申請,這一數(shù)字打破歷史記錄。與去年相比,ED申請增加了 17%,EA申請增加了 7% 。
幾乎所有學校和人數(sh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都出現(xiàn)了這種增長。
弗吉尼亞大學在今年延續(xù)了標化成績可選的原則,并保證無論是否提交標化成績,在錄取時都會被公平對待。
弗吉尼亞大學的招生主任認為,這一破紀錄的申請熱度,可能歸功于今年的校園開放日。弗吉尼亞大學今年重新開展了校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得以提前對學校進行深入了解,做出決定。
相似的情況還發(fā)生在耶魯大學。耶魯今年收到了7313份ED申請,僅次于去年的數(shù)據(jù),成為耶魯史上第二多。
今年耶魯?shù)纳暾埲藬?shù)比去年減少了約 8%,比 2019 年增加了 27%。去年,10.5% 的申請者獲得錄取,而 2024 和 2023 級的錄取率分別為 13.8% 和 13.19%。今年的早申錄取結果會在12月公布。
耶魯收到的國際學生申請數(shù)十分矚目。耶魯國際申請的增加與全美的趨勢背道而馳,盡管在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上升之后,耶魯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shù)在疫情期間總體上有所下降,但國際申請人數(shù)卻在增長。
針對今年的增長,耶魯招生辦將其歸功于兩點:一是今年整體申請人數(shù)的增加,二是由于今年耶魯延續(xù)了標化成績可選的策略。同時,今年,招生辦公室舉辦了多所線上信息會、學生論壇和校園參觀活動。這些活動也吸引了更多申請者。
此外,耶魯還會加入轉(zhuǎn)學生系統(tǒng),讓更多社區(qū)大學的學生可以進入耶魯學習。
今年的早申熱情不減去年,甚至更甚。在持續(xù)的疫情下和標化可選政策下,早申依然是穩(wěn)妥且有希望夠到夢校的好方法。
由于疫情導致許多SAT和ACT考試中心無法如約舉行考試,這兩年一眾學校都將標化成績列為可選項。
與疫情爆發(fā)前相比,2019 年,全美有 1050 所大學將標化成績作為可選項,而2021年秋季,這個數(shù)字變成了1600 所。
芝加哥大學早在4年前就開始將標化成績列為申請可選項。在這幾年間,芝大發(fā)現(xiàn)在此策略下的申請錄取流程十分成功,于是決定將標化成績可選永久保持下去。除此之外,理海大學和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也決定在1-3年間都繼續(xù)維持這一申請政策。
與之相比,加州大學的決定來得更加果斷。11月18日,加州大學宣布在申請時將永久不再接受包括SAT和ACT在內(nèi)的所有標化成績,標化考試被逐出了加州大學的招生流程。
加州大學系統(tǒng)擁有9個本科校區(qū),招生范圍十分廣泛。經(jīng)過18個月的探討和研究,校方認為,并非所有k-12學校都擁有同等的準備標化考試的能力,因此在招生時直接取消標化考試是最公平的。
校方稱,即使未來出現(xiàn)了除SAT、ACT以外的其他考試,也不會采用。
有招生官表示,在沒有考試成績的情況下,學生的申請文書和推薦信比往年更重要,成為招生辦最看重的內(nèi)容。
很多學校在去年才開始將標化列為可選項,但去年的ED和RD輪錄取結果十分有趣。
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表示,申請者中有52%提交了標化成績,而被錄取學生中60%提交了成績,40%沒有。
埃默里大學表示,申請者中約一半都提交了成績,而錄取者中有69%提交了成績。在范德堡大學,總申請人中56%提交成績,而總錄取中60%提交成績。
類似的數(shù)據(jù)也出現(xiàn)在凱斯西儲大學和布蘭迪斯大學。
雖然只有一年的準確數(shù)據(jù),但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在標化可選的情況下,提交標化成績的申請者比不提交的更具有微弱優(yōu)勢。
一些高校提供考試可選入學,但有一些特定的課程,例如護理、工程等仍然需要提交考試成績。另一些學校可能需要提交考試成績才能獲得特定獎學金。
并非所有地方的所有學校都是標化可選的。佛羅里達州和佐治亞州要求申請者必須提交考試成績才能進入他們的公立大學。喬治城大學也希望看到學生們的標化成績。
標化可選到底是美國高校申請的大趨勢,還是疫情之下大學們的無奈之舉?除了加州大學以外,其他學校的走向可能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也有一些對早申制度本身提出的質(zhì)疑。
哥倫比亞校報上的一篇評論文章直陳了這一制度的不公平性。
很多名校都承認,由于春季常規(guī)申請池的數(shù)量龐大,不得不迫使他們快速而隨意地做出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秀的申請者在早申池中更容易脫穎而出。
不過,早申的一些特性無可避免地讓“特權學生”更為受益。
參加早申的學生會比參加RD的學生少一個學期的時間準備績點、作品集等申請材料,同時要更早決定好一所學校,申請上也不能后悔。所以早申學生勢必需要提前準備好探訪校園、申請材料等,這都離不開家庭支持。
哥倫比亞大學和巴納德學院的錄取結果都顯示,早申學生更具優(yōu)勢。哥大的總錄取人數(shù)中,46%來自早申池,而在巴納德,這個數(shù)字是57%。與此同時,提交早申也就意味著放棄了獎學金和學費援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早申制度對于能負擔全額學費的學生和家庭來說,是一種特權的傾向。
同樣的觀點也出現(xiàn)在普林斯頓校報上。
普林斯頓在早申方面向來謹慎,對學生只開放非排他性的REA,而不是排他的ED,在去年甚至連REA都取消了。
EA和ED各有千秋:EA 在大學申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思考時間;ED 讓學生有更高的機會進入一所學校。
但高錄取率的代價就是需要學生盡早確定并一心投入在“夢校”上,在ED結束后,當學生對其他學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時,可能才會發(fā)現(xiàn),有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學校,
如果學生提交ED申請,學校會默認申請者情愿放棄其他學校、付全額學費,只青睞于自己。確認自己的地位后,學校會更心安理得地不給獎學金。
哈佛和耶魯也同樣提供EA申請,這比ED要稍顯公平和合理。普林斯頓呼吁其他常青藤盟校也加入提供EA的陣營中來。
不過反過來想,對于那些沒有校友優(yōu)勢、沒有獎學金需求、早早定下夢校的學生來說,早申也是一條提交錄取幾率的“捷徑”。
不論如何,早申,尤其是ED在大學申請錄取中越發(fā)顯得重要了。
在疫情期間,大學收到的ED申請數(shù)量顯著增加。因為ED具有限制性,所以ED申請庫中的人選往往更符合大學要求。大學每年都會設定招生目標,有時會從 ED申請池中選取10-60%來填補新生缺額。
許多大學招生專業(yè)人士認為,去年 ED 申請數(shù)量的急劇增加是因為在疫情的動蕩中,學習和生活很多都無法確定,學生們希望獲得一種安全感和確定感。
疫情帶來的經(jīng)濟影響讓更多學生在RD常規(guī)申請輪中因為學費而放棄自己的offer,所以大學為了保證學費受益以及招生目標,會在更有限制性和保證性的ED輪招收更多學生。
這一點我們前文也有提及,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和巴納德學院的總錄取人數(shù)中,約一半都來自早申。
對于中國孩子來說,如果可以負擔學費、不求獎學金,對于夢校也并非十拿九穩(wěn)的話,早申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容錯過。
不過如果對于學校還不是太確定,申請材料準備的也不算充分,可以在EA輪申請,而在ED輪一定要謹慎。
另外,在標化成績可選的情況下,如果有條件參加考試,還是提供成績更為穩(wěn)妥,可以向?qū)W校更多維度地展現(xiàn)自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