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占地面積約211英畝,學生超一萬人,可以想象她的住宿系統(tǒng)多么強悍!整個校園包括36座本科生宿舍,分布在10個宿舍建筑群中,位于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
芝大Burton-Judson、Snell-Hitchcock、International House這樣的宿舍可能是哈利波特迷的夢想,有像被施了魔法的哥特式石像和Renee Granville-Grossman式的巨大玻璃窗,都非常吸引學生們。
但是問題也出現(xiàn)了——大學住房容量的快速擴張。
二十年前,芝加哥大學建造了三棟全新的宿舍樓,共容納2900名學生,新生以及部分高年級的同學住在海德公園旁的一系列小型公寓中,而所有公寓的風格也不像現(xiàn)在這樣,更像是容納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樣。
隨著過去十年住房容量的明顯擴大,這種情況也發(fā)生了變化。
2008年,校長John Boyer設想了一個計劃,能夠在2013-2014年之前將至少70%的學生同時通納在距離校園僅幾步之遙的高質量宿舍中。他渴望提供類似于耶魯、布朗、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和哈佛的住宿體驗,鼓勵更強大、更有支持性的文化知識社區(qū)。
但是,更多的宿舍群就意味著能建造更強大的社區(qū)嗎?
此前,大學決定廢棄海德公園宿舍群中的八棟宿舍,以在校內(nèi)建造一系列相互堆疊的全新房屋,增加了數(shù)百張床位,承諾可用的空間數(shù)量,但事實并非如此。
這些拔地而起的現(xiàn)代宿舍很難與芝加哥大學的校園融為一體,每所房子都是為約100名學生的較小社區(qū)設計的 ,而新的宿舍只可以容納8-11間房間。所以,以這種方式為大部分本科生提供住房,則需要大約48棟宿舍群。
不僅僅是數(shù)量上的不匹配,這些房屋的結構性和文化性降低了整體質量。過去,芝加哥大學一直試圖建造與校園整體風格相配的建筑,其中包括Charles M. Harper中心,它與洛克菲勒紀念教堂和羅比之家的元素相呼應,以及法學院,采取了與四邊形建筑相同的印第安納石灰石,但是新宿舍顯然未達到相同的標準。
最重要的是,完成宿舍樓的成本遠遠超過了潛在收益,例如Campus North 的成本為1.48億美元,這筆錢本可以用于為學生提供更公平的體驗。但通過Woodlawn宿舍的建設,大學管理人員試圖通過妥協(xié)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轉移了私人開發(fā)和房地產(chǎn)資本公司的開發(fā)、資本和管理職責。
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有兩個,在第一種情況下,大學花費了本可以更好地用于學術或專業(yè)豐富目的的資金。第二種情況導致宿舍未能加強學生的小型社區(qū)體驗。無論哪種方式,學生都需要付出代價,但得到的回報卻很少。
如前所述,幾所常春藤盟校使用的模式比較遵循學生的愿景,大學在沒有考慮當前學生的觀點的情況下,宣傳“社區(qū)化”住房,而沒有實際考慮到學生容量和同學們的實際需求。況且,像Woodlawn、North和Renee Granville-Grossman這樣的住房,已經(jīng)逐漸高檔化,就連周邊的商店和餐館都水漲船高,變得高檔起來。
這與芝加哥大學當時想要建立一個社區(qū)化、聯(lián)系更緊密的宿舍群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芝大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布局恢復到之前的結構,并在校內(nèi)增添宿舍群,以應對激增的人數(shù)。
同時對于之前的住房計劃,芝加哥大學已經(jīng)意識到這些問題,在做積極的調(diào)整,通過一些擴展行動挖掘問題的原因,建造優(yōu)于同行機構的宿舍,并生成有競爭力的住宿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與生活、用餐、學習和放松。同時,也盡可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為來自五十個國家的學生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