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兩會順利閉幕了。每年的兩會都會吸引留學生的關注,今年兩會上也呈現(xiàn)了不少有關國際教育與留學生的提案。那么,接下來就跟云學教育集團一起總結回顧一下關乎到留學生的好消息吧
1、疫情之下海外同胞政策
先來看看大綱: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宣布外交部將出臺外交為民、幫助海外中國公民抗疫新舉措:
一是將推出“春苗行動”
積極協(xié)助和爭取為海外同胞接種國產或外國疫苗。50多個國家正陸續(xù)將中國公民納入本國接種計劃,還有不少中國公民正在當?shù)匾婪ń臃N中國疫苗。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在具備條件的國家設立國產疫苗地區(qū)接種點,為周邊國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務。
國外疫苗的排期讓人望不到頭,這等消息發(fā)出,滯留國外的留學生也算是松了一口氣吧……
二是提出了中國版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
Q:什么是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
A: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是一種綜合性證明,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體檢測結果及疫苗接種情況等。健康證明內含加密二維碼,以供各國相關部門查驗并讀取個人相關信息。除電子化展示外,還可以打印生成紙質版。
兩個月!英國確診6萬降至5千!全球多國推行“疫苗護照”出境、旅游有期!
這樣一來,留學生們的出入境將會更加方便~
三是將全面實現(xiàn)海外領事“云服務”
將推出“中國領事APP”,讓海外同胞一鍵直達駐外使領館,實現(xiàn)“掌上辦”、“零跑腿”,“全天候”在線辦理海外中國公民的旅行證件和領保服務。
自2020年起,外交部啟動建設“中國領事”APP,該項目將于2021年5月份上線。
屆時中國公民在境外丟失護照后可在線“一鍵”辦理回國用旅行證,定居境外的退休人員可在線完成養(yǎng)老金資格認證,辦理護照等業(yè)務將實現(xiàn)視頻見面,申請人到駐外使領館辦證也可使用在國內習慣的移動支付、網(wǎng)上支付。
“中國領事”APP可以實現(xiàn)更多領事服務“線上辦”、“不見面辦”,有利于疫情期間留學生們更加便捷、安全地實現(xiàn)相關手續(xù)的辦理!
2、建立國內外學分互認機制
在新冠疫情面前留學生面對網(wǎng)課都頗為無奈,各大院校紛紛從線下面授轉為線上網(wǎng)課。
打聽到的留學寶寶們,有的顛倒晝夜要設好鬧鐘起身上網(wǎng)課,有的甚至在度過中國新春佳節(jié)第二天也無法休息要上網(wǎng)課做測試!
留學生的苦有誰懂呢……本是處于在外求學的孩子們,誰能想到被迫回國然后面臨這種局勢和場面呢
不僅學業(yè)受到影響,相關政策也為留學生帶來了經濟困擾以及生活上的限制,大家都備受煎熬。
全國政協(xié)委員兼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分析說,如果中國的優(yōu)秀人才面臨的求學風險增大,也會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問題。
疫情的不可控情況下,歸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解決歸國留學生學籍問題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
因此,聯(lián)合調研情況她提出建議:
ADVICE
教育部門要鼓勵國內高校出臺政策,在疫情期間等特殊情況或時段接受優(yōu)質生源回國借讀或再次正式入學;建議建立國內外高校間的學分互認機制,為學生在國內外高校間轉學提供便利。
鼓勵增加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學習全球著名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經驗,借鑒大學捐贈基金等形式為國內高校發(fā)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保障,提高教育水平。
今后無論是交流辦學還是中外合作辦學,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都將采取更加開放、直接的方式接納外國學生進入國內大學。
這次也強調,是國際學生,代表國際學生將有更多的選擇。采取這樣的政策方式,一方面能夠更加便利留學生來回就讀。
不僅如此,提升國內高校教育質量和國際化辦學能力,吸引更多的中國學生和更高質量的外國學生在中國大學就讀,能夠提升中國文化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3、留學生回國就業(yè)落戶規(guī)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在海外完成學業(yè)后回國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其中北京、上海作為我國的教育、科技與經濟中心城市,是留學生回國就業(yè)首選的兩個目的地。
針對留學落戶問題,京、滬兩地出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措施,給予海外歸國的碩士、博士畢業(yè)生在落戶、創(chuàng)業(yè)方面的便利,以吸引優(yōu)秀國際化人才回國。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依照原有的“學成回國后兩年期限”計算方法,留學生碩博畢業(yè)生在回國后兩年內,可以享受北京、上海的落地優(yōu)惠政策。
但同時也存在有漏洞,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清華大學社科院教授蔡繼明,則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的留學生相關問題:
疫情下,因為機票、航班、隔離檢測和學校課程的沖突等原因,留學生滯留國內國外,或選擇提前畢業(yè)回國,都會影響到在境外境內的天數(shù),致使時間窗口已經所剩不多,“兩年期限”的要求顯然很難實現(xiàn)。
這使得這些學生很難就業(yè),減弱了他們回國的熱情,造成了人才的浪費。
針對這種問題,蔡繼明教授作出了兩點建議:
ADVICE
第一是針對“兩年期限的落戶”:
對非北京、上海戶籍留學人員申請辦理在京、滬就業(yè)落戶手續(xù)的兩年期限,其起始時間的計算辦法,
應該調整為:從留學生拿到畢業(yè)文憑后實際入境的日期算起,或者從留學生在入境后實際拿到畢業(yè)文憑的日期算起,使學生充分享有2年的留學生就業(yè)落戶優(yōu)惠期。
第二是針對“留學境外時長”:
考慮到留學服務中心在認定留學生身份時,對留學生在海外時間通常要求為:學生在海外累計時間不低于360天。受疫情影響,這個時長也應該酌情削減。
總結說,我國還要繼續(xù)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建構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制度。包括構建國際化背景下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立留學生回國學習銜接制度,為留學生回國繼續(xù)學業(yè)提供制度供給。
目前,全球疫情蔓延的勢頭正逐步得到控制,但疫情的蔓延和變化仍會持續(xù)較長一段時間。全球疫情蔓延下對留學生的關心關愛,對他們權益的保護,仍將是今年海內外留學工作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以上兩會發(fā)布的新措施對于留學生寶寶們來說,無疑是春風送暖的好消息。
正如王部長所言:“我們用行動告訴海外同胞:外交為民,一個也不能少;疫情不退,外交官也不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