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學生“炒掉”導師!狂攬12個QS世界學科Top 1,簡直神校MIT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關于美國留學簽證的事兒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24 10:00
查看詳情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留學澳洲如何選擇專業(yè)呢?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15 10:00
查看詳情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加拿大留學申請定位解讀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10 10:00
查看詳情

  當我們進入大學,未來四年的命運就和“導師”綁在了一起,不僅考試成績他們說了算,就連是否能畢業(yè),也要獲得導師的“首肯”。

  但最近,一所超級名校卻打破了這條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并豪言壯語到:

  如果學的不快樂,換導師!我給你錢!

  而這所明目張膽為學生“賦權”的大學,就是名氣如雷貫耳的理工強!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一招霸氣顛覆傳統(tǒng):

  你換導師,我買單!

  日前,MIT宣布更新“Transitional Funding(過渡資金)”計劃,允許學生“罷免”濫用職權的導師,并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

  MIT表態(tài)后,學術界好評如潮,稱之為“令人敬畏的劃時代舉措”。

  當然,這項計劃僅僅適用于處于“不健康師生關系”的學生,但這也明確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這所頂尖理工大學,正在向世界作出表率,為學生營造更健康、更公平的學術環(huán)境。

  MIT擁有這般底氣“顛覆傳統(tǒng)”,很大程度是由于它在學術界的極高聲望與話語權。

  無巧不成書,就在剛剛新鮮出爐的「2021QS世界大學專業(yè)排名」中,MIT又以超強的戰(zhàn)斗力,“屠榜”眾多專排榜單!

  QS:這位大佬不簡單,

  我愿稱它為最強!

  MIT的學術能力有多強,不看排名我們也心知肚明:MIT是地表最強理工校,沒人不服吧?

  在QS統(tǒng)計的六大學術領域中,除人文藝術外,MIT均榜上有名:

  工程科技 Top 1

  自然科學 Top 1

  商科  Top 4

  生命科學 Top 6

  社會科學與管理 Top 6

  它不僅在工程科技與自然科學領域獨占鰲頭,更以破竹之勢,狂攬12個第一,攜手哈佛成為本次排名的最大贏家!


  看到這你就以為MIT很厲害?但其實……更厲害的還在后面!

  理工科的“最強大腦”

  美國不朽的“學術脊梁”

  MIT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更是《紐約時報》筆下“全美最具聲望的學!。

  在很多人眼中,它不僅是頂尖知識的殿堂,更是科研工作者的夢想圣地。

  天才怪才云集

  在MIT,摘諾獎竟如此容易?

  諾貝爾獎是名副其實的“學術天花板”,無數大牛學者、頂尖科學家們“陪跑”數十年都沒能斬獲這項殊榮。

  但對于MIT的“高精尖”人才來說,諾貝爾獎杯早已“司空見慣”。

  截至2020年,MIT的師生、校友及科研人員中已經誕生了超過97位諾貝爾獎得主,位居世界第五。

  不僅如此,它還擁有59位國家科學獎得主、29枚國家技術創(chuàng)新獎章、77位麥克阿瑟研究員以及26位圖靈獎得主,論科研水平,MIT可謂獨步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MIT還是許多學科的開創(chuàng)者。

  MIT開創(chuàng)至今,

  締造無數“學科”傳奇

  MIT是建立美國大學課程體系的“關鍵意見領袖”之一。

  它開創(chuàng)了數個課程領域的先河,是美國第一所提供建筑、電氣工程、衛(wèi)生工程、海洋工程、航空工程、氣象、核能工程、大學物理和人工智能等課程的大學。其中建筑課程創(chuàng)立最早,可追溯到1865年。

  當然,MIT的強大之處并不限于教學,而是它——

  不僅教書育人,更是國之重器

  美國工程教育學會執(zhí)行主任Karl Willenbrock曾經說過:

  “如果麻省理工消失的話,國家安全將十分堪憂,因為它是工程界的IBM。”

  MIT擁有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萬維網、GNU系統(tǒng)、Emacs編輯器、RSA算法等都誕生于此。

  人工智能實驗室是MIT最大的實驗室,研究領域涉及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數學、航空航天、腦和認知科學、機械工程、媒體藝術與科學、以及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部門,在計算機科學、數學、工程學界均享有極高聲譽。

  林肯實驗室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guī)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fā)實驗室。該實驗室是聯(lián)邦政府投資的研究中心,其使命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在國家防空系統(tǒng)的高級電子學研究中影響頗深。

  媒體實驗室致力于研發(fā)最新的計算機科技,許多研究均為最前沿的科技發(fā)明。該實驗室擁有超過180個來自企業(yè)界、學術界和政府機構的贊助及合作單位。

  不過,別看現在的MIT發(fā)展勢頭正勁,在學術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它建校至今也并不是一帆風順。

  差一點就變成了

  “哈佛麻省理工學院”

  MIT始建于1861年,但由于南北戰(zhàn)爭的原因,直到1865年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

  后來MIT又一度受困于財政和土地問題,曾六度被哈佛大學要求“納入麾下”,最后還是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以“反大學壟斷”的理由禁止了此舉,才結束了這場“合并風波”。

  到了1916年,MIT遷移至查爾斯河劍橋市的岸邊,和哈佛大學成為了鄰居,并且兩所大學之間還開設了內部交叉選課系統(tǒng),共享部分教學資源,相得益彰地成為了美國教育界的榮光。

  看到這,你以為MIT至此就和哈佛“握手言和”了?太天真!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MIT著名的Hacking文化,可是讓包括哈佛在內的很多大學都吃了不少“苦頭”。

  MIT VS Harvard VS Caltech

  關系好不好,“hack”中見分曉!

  如果惡作劇有名人堂的話,其中一大半應該都是MIT的天才和瘋子們。

  在MIT ,惡作劇的學生被稱為hacker。MIT的校內博物館曾一度專設了一個展區(qū),全部用來展示學生們的經典惡作劇。

  此外,學校的官網上,也搭建了一個二級域名的為hacks.mit.edu的網站,取名“The MIT Gallery of Hacks”,匯總了歷年來所有能收集到的惡作劇,可見平時MIT學生們玩的有多瘋!

  而其中,最著名的“受害者”非哈佛與加州理工莫屬。

  哈佛主場賽,MIT搶熱搜

  耶魯慘遭“躺槍”!

  雖然MIT與哈佛隔岸相望,還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但這并不妨礙MIT的學生“跨河搗亂”。

  1982年,哈佛大學主辦哈佛與耶魯的年度橄欖球對抗賽,比賽過程中,球場中央突然冒出一個寫著“MIT”字樣的黑色氣球,逐漸膨脹直到最后嘭的一聲爆炸。

  當天這則新聞就登上了“熱搜榜一”,《波士頓環(huán)球報》寫到:“今天這場比賽的勝利者既不是哈佛也不是耶魯,而是麻省理工!敝链,這場橄欖球賽就成為了哈佛和耶魯人的噩夢。

  然而,MIT確實沒有就此罷手,2006年,哈佛體育館的;毡籑IT學生更改了校訓,從原本的“ Veritas(真理)”,換成了“Huge Ego(自以為是)”。

  隔年,類似的事情再次上演,在微軟游戲《Halo3》開放前夕,MIT的學生裝作施工人員潛入了哈佛,為哈佛創(chuàng)始人John Harvard的雕像穿上了頭盔和機槍,學生還在邊上附上了拆卸說明,令哈佛萬般無奈,卻又束手無策。

  遠程連線加州理工

  距離擋不住MIT的“野心”!

  近距離“惡搞”已經無法令MIT的學生滿足,于是他們就將“魔爪”伸向了遠在西海岸的Caltech。

  Caltech與MIT之間的競爭很有名,兩校之間不僅在學術上暗自較量,“惡作劇”方面也是你來我往,樂此不疲。

  2005年,Caltech攪黃了MIT的新生校園日,向學生發(fā)放惡搞T恤。

  2006年,為了挽回顏面,MIT的學生偷了Caltech的校園象征物佳能炮,將其帶回了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甚至還波及到了哈維穆德學院....

  偷炮時,正值佳能炮被哈維穆德學院偷走的第二十周年,所以當時校方的第一反應是給哈維穆德學院發(fā)郵件質問,但對方壓根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后來MIT“自投羅網”,送回了佳能炮,并附上一塊牌子,寫著:“裝扮成搬運公司員工的麻省理工惡作劇者于2006年3月28日盜取了這尊加農炮!

  可見,距離并不是MIT學生惡作劇的阻礙。

  不過,玩歸玩鬧歸鬧,MIT的學術風氣也是不容置疑的。

  理工科的“天花板”

  全美Top 1的工程學科就在這!

  MIT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著稱,是全美工程系最知名、申請人最多和最“難讀”的大學。

  學校下設6個學院,包括: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建筑與規(guī)劃學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工程學院

  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文藝術社科學院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斯隆商學院

  School of Science 科學學院

  MIT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

  其中,工程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均在U.S排名中位列全美第一,此外,MIT的建筑系與商科也同樣優(yōu)秀!

  據QS最新的學科排名顯示,MIT的建筑專業(yè)位列全球第一,商科則位列全球第四,表現十分搶眼!

  理工強校?

  MIT:文科我也不差!

  MIT雖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學院,但它并不忽視文科教育。

  在本科階段,所有MIT本科生都會花大量時間學習文學、語言、經濟、音樂、政治科學和歷史等學科。

  事實上,每個MIT的本科生至少要上8門人文社科藝術類課程,約占總上課時間的1/4。所以理工硬核的MIT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樣,它也遵循美國的博雅教育理念,致力于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師生比極低

  這才是真正的“小班精英教學”!

  在教學上,MIT還有一項引以為傲的數據,那就是超低的師生比。

  2015年之前,MIT的師生比常年維持在8:1,但從2016年起,這一數據達到了3:1。

  這意味著,MIT每位學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獲得教師更密切的關注。可見MIT對學生本科教學的重視!

  課業(yè)壓力太大?

  MIT人人都是“時間管理大師”!

  一位MIT的教授曾說過:這里的學生再優(yōu)秀也都不夠優(yōu)秀。

  乍一聽,會覺得“過于凡爾賽”,然而,這在MIT卻是事實。

  MIT擁有高強度的理科學習,所有MIT本科生都必修2門數學、2門物理、1門化學、1門生物,而且想要順利畢業(yè),必須修滿360個學分,學業(yè)壓力之大顯而易見。

  而MIT的學生,為了應對壓力,更是學習起來不管時間,睡覺不在乎空間。

  在學校健身房內,常常能看到有學生邊看書邊跑步,而在24小時自習室中,更是不乏有邊看書,邊查資料,邊睡覺的學生。

  也就是說,MIT的內卷程度可謂是“宗師”級別!

  那么,既然學術實力爆表,學業(yè)壓力極大,是不是MIT的學生都沒有時間學體育?

  誰說“科學怪才”不用搞體育?

  在MIT不會游泳不能畢業(yè)!

  MIT很少舉辦“體育賽事”,但這并不代表,MIT對學生的體育技能沒有要求。

  MIT有一項沿襲多年的成文規(guī)定:無論什么專業(yè)的新生,入學時要參加距離為100米的游泳考試,不限速度、不限泳姿,但必須一口氣完成。

  如果無法通過游泳考試,則必須要在畢業(yè)之前報名并通過學校的游泳課。當然,如果有恐水癥等先天疾病,可以向學校申請免試。

  看到這里,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MIT的概況,接下來,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

  MIT這所理工大牛校,

  到底青睞怎樣的學生?

  說到申請MIT,很多學生表示,光是在心里偷偷想一想,都覺得自己飄了。

  MIT的錄取門檻,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的確是一道“銅墻鐵壁”。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它的錄取數據:

  據U.S.News統(tǒng)計,MIT的總錄取率為7%,新生SAT平均分為1532,SAT前25%至前75%的成績區(qū)間為1520-1580,ACT前25%至前75%的成績區(qū)間為35-36。

  從“錄取率”和“分控指數”來看,MIT可謂十分“高冷”,而且頂尖大學一向“挑剔”,因此,即使你的標化成績很高,也很有可能被MIT刷下。

  那么,MIT到底青睞什么樣的學生?

  MIT在審閱學生申請時會看許多方面,最重視的就是學生是否與MIT的使命和文化相匹配。

  MIT校訓是“知行合一”,看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非常強調協(xié)作能力。因此,在申請MIT時,不僅要突出自己的個人能力,同時還要向招生官證明自己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MIT尋找的是既有理論基礎,又能付諸實踐的學生。敢于冒險、勇于創(chuàng)新以及能夠主動尋求改變等均是MIT希望看到的特質。

  雖然MIT錄取門檻很高,但如果你是MIT看中的學生,那么——

  一旦被錄取,就不用愁學費

  MIT對于自己看中的學生,可謂絲毫不吝嗇,一旦被學校錄取,學校的財務辦公室就會為這些學生提供財務方面的幫助。

  因此,關于MIT也有一句話流傳甚廣:“即使是世界上最窮的學生,也讀得起MIT”。

  最后,小編想說,在面對MIT這類頂尖學術強校前,我們不必過早的放棄自己,雖說MIT每年錄取的中國學生非常有限,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說不定看完這一篇就被錄取了呢!

留學活動報名中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chuàng)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lián)系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lián)系,僅供讀者參考 。未盡事宜請搜索"立思辰留學"關注微信公眾號,留言即可。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