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女校富有盛名,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美國女性高等教育在19世紀起步,并最終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時,女子學院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雖然只有很少的女性選擇去女校讀大學,但很多國會女議員和女性CEO皆畢業(yè)于文理學院中的女校。
關于文理學院
文理學院的英文原文是Liberal Arts College。據云學教育集團介紹,文理學院注重本科教育,提供寬廣的學科選擇,跨學科的核心課程,鼓勵學生探索尋求真正的興趣,這些才是美國教育的精粹所在。Arts指素質、能力和思想這樣的軟性的能力。Liberal Arts College是相對于具體的職業(yè)教育而言的,其目標不在于教會學生某些具體的謀生的技能,而是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成為一個高素質,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
小規(guī)模是文理學院的特點,提倡精英式教育。課程設置較為靈活,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跨學院課程的選修,自由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專業(yè)課程,獲取自己喜好的知識。同時,規(guī)模小,師生間互動密切,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都非常有幫助。學生有許多機會與教師一起從事研究,這種早期研究經歷,為他們畢業(yè)后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女子文理學院的歷史
20世紀上半葉,美國女子學院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至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女子學院已近300所。女子學院可稱得上當時美國女生高等教育的主流選擇。不過社會改革、女權運動的勝利的同時,也影響到了女子學院的發(fā)展。1972年美國教育法制定了第九條關于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條文,男女地位逐步趨向平等,男女分化現(xiàn)象也越來越少。因此許多學校慢慢便從單性別的學校變成了男女同校的學校。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會有很多人不太了解女子學院的原因。
其中最為著名的女校有被譽為“七姐妹”的七大文理學院:她們分別是韋爾斯利學院(1870)、曼荷蓮女子學院(1837)、瓦薩學院(1861)、史密斯學院(1871)、布賴恩莫爾學院(1885)、巴納德學院(1889)和拉德克利夫學院(1894)。但是,“七姐妹”中的拉德克里夫學院已經并入哈佛大學,而瓦薩學院也早已開始男女混招。盡管如今“七姐妹”雖然只剩下“五姐妹”,但她們向女性所倡導的獨立自主、堅忍不拔的理念將繼續(xù)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談談美國女子學院
女子學院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沒有男性參與競爭,會更關注女性的成功。在這里,你不會因為各方性別不同的偏見,而獲得比男性更少的機會去發(fā)揮自己。比如你不會受到“女性更擅長文科,男性更擅長理科”這樣的刻板印象的影響,可以追求任何你想追求的方向。你也不會因為性別的壓力,而缺乏與男性競爭的勇氣。在女子學院,沒人會因為性別而質疑你、局限你。你會比男女同校的女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并能與其他女性公平競爭。
如今,女子學院有著自己完備的體系和獨有的特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女子學院也并非只有傳統(tǒng)的一面,她也有包容和開放的一面,比如一些女子學院也會接受“跨性別(transgender)”的學生來到學校。在這里,女性將會更專注于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與自我增值,做更真實的自己。
但女子學院也許不適合所有的女性,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你可以更容易看到女性的榜樣,了解到作為女性,日后在社會上將面臨到怎樣特殊的挑戰(zhàn),如果你希望能在一個相對純粹、不設限的環(huán)境中,毫無拘束地發(fā)展自己,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自信和領導力,那么女子學院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其中不少的女校對中國學生也很友好,所以不妨考慮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