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變幻莫測的中美關系給2020年罩上了一層不確定的“磨砂玻璃”時,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也因此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艱巨挑戰(zhàn)。
中國學生該如何應對美國留學前景的不確定性?
在讀留學生該如何憧憬未來?
學成的留學生又將何去何從?
......
2020年12月26日,在耶魯北京中心總經理李恩祐的主持下,美國多所頂尖大學在華中心負責人們齊聚耶魯北京中心,探討當下留學的意義,分享他們對中美高等教育的觀點和對中國留學申請者的建議。
王頤
哈佛本科學院95屆校友
哈佛中心(上海)執(zhí)行董事
美國是否會在后疫情時代依然歡迎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美國的大學依然歡迎中國學生。我們應該區(qū)分開研究生和本科生群體。美國目前涉及留學的政策限制僅限于研究生階段涉及高科技領域部分。對于絕大數(shù)本科生來說,美國獨特的通識教育體系不要求學生立即選擇專業(yè),所以本科生無須擔心。
高等教育是終生受益的,學生和家長應慎重選擇合適的路徑。我相信短期內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外在因素帶來的留學困難會逐漸得到解決。
華穎
康奈爾中國中心主任
康奈爾人類生態(tài)學院設計和環(huán)境分析副教授
如何在今年各種不確定因素下關注個人成長和職業(yè)發(fā)展?
從因中美時差導致的日夜顛倒網課生活到各種線下課外活動被取消,今年的各種不確定性確實給無數(shù)留學生帶來了很多挑戰(zhàn),但也創(chuàng)造了讓大家提升自身韌性的寶貴機會。
我舉身邊兩個例子,今年兩位康奈爾在讀學生,其中一位有效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更高效完成學業(yè)并拓寬自己的求知面,另一位通過康奈爾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的StudyAway項目,除了選修課程還加入了清華女足,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所以我認為,極其謹慎又合理的提前規(guī)劃對于學習和就業(yè)雖好,但是對于不確定性的思考和適應變化的能力對于留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心理健康在2020年的各種變幻莫測中更加重要。
程嘉樹
斯坦福大學83屆碩士校友
斯坦福中心執(zhí)行主任
美國大學如何在困難時期關注并保護在校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斯坦福大學為幫助學生順利度過種種難關做了一系列嘗試和努力,并籌備了專門針對不同個體背景情況的心理健康咨詢和醫(yī)療服務團隊。斯坦福大學心理學部門和醫(yī)學院的專家教授和從業(yè)人員都積極參與到了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心理輔導的隊伍中。
我個人認為美國高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或生理健康的重視是非常杰出的。大家無須在美國高校對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資源儲備是否充足這一問題上過度擔憂。
戈澤寧
芝加哥大學經濟系96屆博士校友
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執(zhí)行主任
美國社會是否對于亞裔和華人群體來說是不安全的?
根據(jù)我從九十年代初到如今在美國的親身經歷,我認為美國社會并非如個別媒體所說那樣對亞裔和華人群體極其不友好甚至充滿敵意。
即使是在今年夏天種族矛盾動蕩中,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故意針對亞裔的暴力犯罪也并非多數(shù)。在FBI的數(shù)據(jù)庫中,每年惡意針對亞裔群體的種族主義暴力行為數(shù)量相對較少,最高僅為奧巴馬執(zhí)政時期某年內的140起左右。
所以我倡導大家更加辯證性地去分析所接受信息的來源,從多個媒體或者社交渠道獲得全方位的信息,以有效辨別信息的真?zhèn)涡院蜏蚀_性。我個人也建議大家盡量避免僅因為類似“外部噪音”而過度影響對自己終生發(fā)展的決策考量。
劉瑾
普林斯頓中國中心主任
美國大學如何為受疫情影響的申請者/在校學生減輕壓力?
普林斯頓大學是唯一一個取消了早申請階段的常青藤盟校。我們將原有的早申和常規(guī)申請階段進行合并,并設定統(tǒng)一的申請截止日期,以給予被疫情打亂計劃的申請者充分的準備時間。
在教學和生活資源配置上,大學將采取錯峰入學的政策以同時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在校體驗。
在2020年秋季,大一和大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住;蛘哌h程上課。我們還和清華大學展開了合作,讓七名普林斯頓大學本科學生在中國內地也能得到一流名校的充分教學和生活支持。
王晶玉
圣母大學北京國際中心執(zhí)行主任
疫情中如何幫助無法親身到訪校園的申請者/高中生了解學校資源?
圣母大學成立了一個快速反應團隊以幫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高中生/申請者更加方便并且有效地了解大學教育資源和申請流程。
圣母大學創(chuàng)建了GlobalScholars項目,并為全球高中生提供Pre-College課程的線上課程學習機會并獲得圣母大學學分。此舉讓全球高中生/申請人在無法親身到達大學校園體驗校園生活的情況下,更加方便并有效地直接在線上與圣母大學教授進行互動并充分熟悉大學課程資源與學生生活。
肖娜
哥大全球中心北京總經理
畢業(yè)后留美工作經歷對于留學生個人發(fā)展是否依然重要?
因為時代和大環(huán)境的變化,在大學畢業(yè)后獲得H1B簽證留美工作并非是適合每一個人的最佳選擇。
我認為一定要找準最適合自己的機會。我理解大家的憂慮,也見證了哥大今年幾千位學生對留美工作簽證的不確定性而表達的焦慮與擔憂。
但對于職業(yè)發(fā)展來說,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可以讓大家有更多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最適合自己的職場成長方式。開個玩笑地說,無論是“中國某上市公司創(chuàng)始人”還是“華爾街高級金融民工”,都是獨一無二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找準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才是關鍵。
何育萍
賓大沃頓中國中心總經理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負面影響大學針對中國學生的招生計劃?
我認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其他主任所代表的多所美國高校非常強調學生群體的背景多元化和文化包容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fā)的各種不確定性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其他美國高校會堅持對中國學生群體的重視,聽取中國學生和家長的聲音,并有效繼續(xù)保證學生群體的多樣性。
李恩祐
耶魯本科學院00屆校友
耶魯北京中心總經理
如何規(guī)劃出國留學之路?
我想以個人發(fā)展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在中國香港長大,12歲時決定出國留學,16歲入讀耶魯本科學院。
我認為每一個同學走的路都會不一樣。我的祖父母那一輩曾經在二戰(zhàn)時期乘坐渡輪千里迢迢前往美國留學,我的祖母作為一名中國女性在哈佛大學入讀期間選擇了攻讀物理。
我自己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他們做著國內或者國外進修的兩手準備。無論我的孩子們是選擇在國內還是國外大學進修,我都希望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亮點并選擇最忠于自己初心的道路。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加有效地規(guī)劃后疫情時代的出國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