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美國申請留學。這些學生群體主要分為兩類:博士留學和碩士學位留學。那么美國博士研究生留學建議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1、找到你的圈子
博士研究生的路很孤獨,除了起早貪黑、論文作伴,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獨。想找一個支持你研究的教授不難,但找一個對你的研究領域同樣充滿激情的教授很難。
所以,各位申請 Ph.D.的同學,事先認真閱讀教授的簡歷,調(diào)查教授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這一行為是對你和教授都負責,就像是“結(jié)婚前摸清楚雙方三觀是否一致”。通過教授的論文,衡量是否與自己的研究相一致,否則只會增加你讀博過程的沮喪感并最終倦怠不堪。
2、服務最終回到自己身上
我們都知道學術出版需要高質(zhì)量的同行評審,“同行評審”的過程是學術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過程,因而多與自己領域期刊的編輯聯(lián)系沒什么壞處,而且對評審表現(xiàn)出“興趣”很有必要的,好處有很多。
比如,每次參加的評審都可以為簡歷增加一行。另外參與“評審”還能讓你看到什么樣的文章會被提交給雜志,而最終什么樣的文章會被出版。這樣等到你需要將自己的文章提交給雜志出版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該用什么樣的寫作風格會更容易被接受,什么樣的風格更適合這個雜志。當然,不要濫用審稿權利。
3、獲取信任
相信幾乎所有博士都會做助教,這大概成為了博士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拜托教授把自己名字添加到 Syllabus 中沒有什么不好,這會成為你的經(jīng)歷一部分,在未來找工作的時候可能幫到你。
4、圖書館不僅有書籍
學校圖書館里不僅有藏書,還有很多免費的研究和寫作工作室。在博士生涯的早期就學會如何正確的引用文獻,以及正確的寫作格式將有助于你更快更好的學術工作,未來會頭痛的地方能減少很多。
5、獎學金就在那里,主動點
對于那些能保持較高績點的人來說,應該不僅僅是想成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或是榮譽學生吧,除了這些榮譽“稱號”,大多數(shù)學校都會為博士提供獎學金和科研基金。比如, Kappa Omicron Nu、Phi Kappa Phi 和 Phi Beta Kappa有給發(fā)表過文章的博士獎學金,金額大約從 2000 到 20000美元不等。
6、你可能不是主講人
在相關專業(yè)會議上作報告是博士生見到自己領域大牛前輩的一個好機會,教授們也鼓勵博士們多發(fā)言,這樣可以鍛煉博士生的演講技巧,有助于快速成長。不過,這種會議上做演講通常沒有報酬,而且除了自付住宿費、路費外,許多會議還要求你支付注冊費,當然大多數(shù)會議都為大會志愿者、評審們免除注冊費用,具體自己多探索探索。
7、你不是唯一的優(yōu)先人
一位專業(yè)教授對學生有許多義務,包括教學、寫作、研究、提案和學術服務等等,他們一個人往往要面對許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所以不要指望他們能馬上回復你的電子郵件或語音備忘錄,尤其是你剛剛開始博士學習的時候。所以,盡量尊重你教授的時間和義務。
8、你名字后面是什么?
當一名學生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時,還只是被認為是一名“博士生”,當他完成所有課程并通過資格考試 Qualification Exam 時,才會變成一位博士生候選人。已通過答辯但未提交論文的博士候選人可以在個人學術資格清單上寫上畢業(yè)學銜的簡稱加上ABD (All But Dissertation,尚欠論文),如Ph.D.(ABD),表示自己將獲博士資歷,所以謹慎使用術語“ABD”。
P.S.友情提醒,如果有同學中途 quit,或者不能通過博士資格考試,有的是發(fā)碩士學位,有的就是凈身出戶,具體要看什么項目。
9、拓寬自己投稿的視野
博士學習過程是一個準備成為某研究領域內(nèi)專家的過程,但是并不意味著博士生只能向頂級期刊投稿。畢竟頂級期刊數(shù)量很少,考慮到更多的讀者,你也可以在一些替代性的出版物上投稿,比如從業(yè)者雜志、學術雜志或報紙等,很多時候這些地方的讀者可能會超過你以前所有出版物讀者的總和。
10、早早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
要記住,從你入學那刻,就要考慮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了,做博士后、公司高級技術人員還是終身教授、研究機構?如果你希望能終身投入到高等教育工作上,請考慮一下你所在博士項目的地理位置,很多學校傾向于從其他研究機構招人,而很少雇傭在他們這里讀書的博士,但一些專業(yè)輔助人員和教授是例外。
所以,不管是被大學聘做終身教授,有個寬松學術氛圍,還是去某些公司任職,拿個高收入,或者去中學教書育人,在入學時最好就有所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