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澳洲疫情進一步擴大,封國封城,留學澳洲和準備出國的小伙伴聽在耳朵里,心也不踏實。不少同學除了疫情還很擔心歧視問題。很多新聞都在講華人因為疫情被莫名歧視。
在這里,小編想和大家說,歧視的人在任何國家都有,并且是少數(shù)。絕大部分澳洲人是友善、講理的。如果因為少數(shù)人的行為就完全抹去大部分人的善良,也是一種偏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些疫情下,澳洲的那些暖心事。
對社區(qū)群眾的支持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xù),有個別人因為出國或者接觸過病人需要隔離,對此,各地的社區(qū)團結(jié)起來,為那些需要的人送日用品。
Samantha Bihary就是其中一個提供幫助的人,她往鄰居的郵箱里放了一張邊條,表示愿意提供幫助,并組建了一個“鄰里電話簿”。
她說:“一開始我很擔心感染,不敢出門!
“后來,我開始走出去,開始往鄰居郵箱里放便條。我把我的電話寫在便條上,我當時想著,我有時間、年輕而且身體很好,如果有人要幫忙的話,我可以幫得上。”
之后,人們開始聯(lián)系她,也開始互相幫助,附近的50多名鄰居也表示愿意提供幫忙。
在另一邊,位于Surf Coast社區(qū)的人們自愿成立了一個名叫“海岸天使(Surfcoast Angels)”的組織,目前成立才2天,就已經(jīng)有了10多名志愿者。
這些志愿者為當?shù)匦枰獛椭娜颂峁⿴椭,有些人幫忙購物,有些人則提供一些幕后工作。
組織者尼克爾表示:“我們的志愿者基本上什么忙都會幫,包括買飯、買商品、買藥、送餐,甚至包括去別人家外面和別人聊天,和當?shù)厝舜螂娫,這么做只希望能讓人們覺得自己沒有被拋棄!
對華人學生的支持
其實,相較于政客,澳洲普通民眾的態(tài)度,更讓人覺得溫暖。
學校是歧視和欺凌發(fā)生的“重災(zāi)區(qū)”,兒童心性未定,容易受到影響,稍不注意就會發(fā)生歧視。
但疫情當前,一名華裔小學生在14天隔離結(jié)束之后,返回學校上課時,卻出現(xiàn)了令人感動的一幕……
他的同學和朋友站成一排,一邊歡呼,一邊用胳膊搭起拱門,來歡迎這名華裔學生的歸來。
對弱勢群體的支持
前幾天,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位老人在空蕩蕩的超市貨架前茫然無助的照片。
很快,兩大超市巨頭Woolworths和Coles相繼宣布,每天7時至8時,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購物專場。
兩大超市一向?qū)τ谌鮿萑后w保護有加,為兒童提供免費的水果。并且一直身體力行推動環(huán)保,帶頭不用塑料袋。在澳洲搶生活用品的現(xiàn)在,也盡力保證供應(yīng),維持民眾的正常生活。
超市辛勤工作,而大家也在回報他們的工作人員。
Louise Falkiner在看到超市員工的辛勤工作后,開始給工作人員送巧克力。
她表示,希望通過她的小小心意,能將自己的感謝傳達給這些超市員工。
Falkiner女士表示:“我非常不愿意看到超市里人們互相爭搶的畫面,而這些員工卻要目睹這些。我只是想通過這個活動告訴他們,我們是有良心的人類!
對華人生意的支持
由于疫情影響,澳洲餐館,尤其是華人餐館生意慘淡。正當無數(shù)中餐廳老板發(fā)愁的時候,澳洲網(wǎng)友發(fā)起了一個名為#IWilEatWithYou的活動,希望大家能多多光顧中餐館。
很多網(wǎng)友在就就餐后紛紛曬出中餐館美食。
除了網(wǎng)友,政要們也紛紛支持華人餐飲業(yè)。澳洲總理莫里森親自到華人區(qū)中餐廳用餐,鼓勵大家來中餐廳吃飯。澳洲的衛(wèi)生部長Jenny Mikakos也來到中餐館吃飯,鼓勵大家消除彼此的誤解。
小編想說,不得不承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個別沒有素質(zhì)沒有教養(yǎng)的人,做帶有歧視色彩的事情。但世界大部分人都是有友善的。對于澳洲這樣的移民國家更是如此。
對于歧視,我們要正視它,更要以自己的行為來對抗它。最好的對抗,莫過于也對他人平等相待、一視同仁。
除了友好的澳洲民眾,澳洲還擁有很多令人向往的地方。氣候溫和,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之一。希望澳洲可以盡快度過難關(guān),恢復(fù)往日的平靜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