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澳洲國立大學出手了!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關于美國留學簽證的事兒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24 10:00
查看詳情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留學澳洲如何選擇專業(yè)呢?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15 10:00
查看詳情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加拿大留學申請定位解讀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10 10:00
查看詳情

留學項目澳洲重開國門在即,立思辰留學鉅惠來襲!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1-22 10:00
查看詳情

  今年夏季,澳大利亞境內(nèi)一場蔓延的大火再次向人們提醒全球氣候問題的緊迫性。面對這一全球危機,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候。這一次,澳國立行動迅速。

澳洲國立大學

  警鐘響起

  2019年底開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大火燒遍了整個澳大利亞,再加上頻頻發(fā)生的暴雨和冰雹,全球氣候變暖已經(jīng)不僅僅是科學家的預測,而是實實在在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一起接著一起的自然災害,它們嚴重地影響和威脅著每一個人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和正常生活。

  警鐘已然敲響,人類需要行動。危急時刻,澳國立視應對全球變化為己任,帶領大學的頂尖學者迅速拿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澳國立方案,向世界展示一所全球領先研究型大學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澳國立在行動

  據(jù)天津立思辰留學老師獲悉,近日,澳國立大學理事會通過了一項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決議。在決議中,澳國立明確將全球氣候變化作為近期澳大利亞大火等一系列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明確提出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澳國立必須采取多方面舉措,在充分保護在校師生教職員工的安全健康的同時,積極向全社會貢獻力量。

  減排楷模

  在各項行動計劃中,“負排放”行動彰顯了澳國立行勝于言的魄力。

  所謂“負排放”,就是不斷減少碳排放量,不斷接近零排放并最終實現(xiàn)負排放。為此,澳國立準備先不斷縮減碳排放源,例如推行電動車等具體措施。要做到負排放,還必須通過其他辦法來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例如改良土壤、增加綠植等等。

  立足優(yōu)勢

  前沿科學研究是澳國立的重要優(yōu)勢。澳國立的氣候變化應對方案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充足發(fā)揮自身的研究優(yōu)勢,一方面,加大相關研究力度,不斷向社會推出減排的新能源、新技術和新理念;另一方面,倡議發(fā)聲,呼吁澳大利亞乃至全世界的決策者制定切實舉措。正如校監(jiān)畢曉普女士所言:“我們充分了解這一挑戰(zhàn),我們有資源和能力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發(fā)出我們的聲音并成為領導者,確保有盡可能多的信息可供制定政策和舉措,以適應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示范效應

  一場大火的發(fā)生,讓澳大利亞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最前線。腳踏著澳大利亞的土地,澳國立有義務為全體師生員工提供安全保障,也有義務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力量。作為集各種優(yōu)勢于一身的世界一流大學,澳國立也有實力和決心,能夠將自身的優(yōu)勢轉化為一項項具體的行動舉措,成為全球大學中節(jié)能減排的標兵模范,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的中堅力量。

  全球合作

  2019年5月,由清華大學倡議的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lián)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 on Climate,簡稱為GAUC)在北京正式成立。該聯(lián)盟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與其他來自9個國家的11所頂尖大學共同組建,旨在推動世界大學合作建設全球生態(tài)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行動的創(chuàng)新舉措。按照聯(lián)盟通過的章程,聯(lián)盟將圍繞聯(lián)合研究、人才培養(yǎng)、學生活動、綠色校園、公眾參與等主要方面開展工作,具體包括在氣候相關技術、經(jīng)濟、政策等方面開展雙邊和多邊聯(lián)合研究、推動技術和政策解決方案的創(chuàng)新與實施、開展聯(lián)合教育項目和氣候相關課程系統(tǒng)建設,促進全球青年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與多元利益相關方合作提升公眾意識、動員更多氣候行動等。

  聯(lián)盟成員大學包括: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伯克利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里約熱內(nèi)盧聯(lián)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印度科學大學(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巴黎政治大學(Sciences Po)

  ·斯坦陵布什大學(Stellenbosch University)

留學活動報名中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關內(nèi)容的原創(chuàng)作者,也不對相關內(nèi)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chǎn)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chǎn)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lián)系授權事宜,若轉載內(nèi)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nèi)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lián)系,僅供讀者參考 。未盡事宜請搜索"立思辰留學"關注微信公眾號,留言即可。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