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時,身邊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文化、風俗習慣、處事方式、語言、性格等各不相同,在人際交往中必然會出現(xiàn)矛盾與障礙。
不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不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有人群的地方就要面對和處理人際關系。
身處異鄉(xiāng)的中國留學生們在海外求學過程中,每天要打交道的人既有自己的中國同胞,又有文化背景、生活習慣與自己相差甚遠的異國人士。
今天立思辰留學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留學過程中的幾大類人際關系,以及不同關系下相處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01師生關系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究尊師重道,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尊敬老師,對老師的稱呼就是老師的姓加上‘老師’或者‘教授’。
而在西方大學校園,稱呼老師采取比較尊敬的一些方法是Mr.(男)或Ms.(女)+姓,如稱呼Frank Smith為“Mr. Smith”,Jane White為“Ms. White”。
然而,更多時候學生大都是干脆直呼老師其名的,如Frank 或Jane。
國家不同、課程不同,師生關系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剛出國的學生上語言班或者預科時候的老師,可能會跟學生走得更近一些,能夠準確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和一些學生的特征興趣愛好等等。
而等到進入專業(yè)之后,一般的lecture都是很多學生一起上,所以教授一般很少跟單獨的學生有交流。
對于學生提問,也是在專門的office hours或者是在tutorial上由TA(助教)完成。
所以同學們,如果想要申請研究生或轉校時拿到professor的推薦信,要不考出很好的專業(yè)課成績,要不在office hours多去問問題,給專業(yè)課老師留下印象,要不然很多國外教授可是很不愿意幫自己不了解的學生寫推薦信的哦~
02同學關系
總體來說,同學關系的親密程度是遠遠低于朋友的,大家就是一起完成任務。
因為在西方的大學里,group assignment或project是一種常見的教師考核學生課業(yè)的形式。
顯然,要很好地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同學間的密切合作非常關鍵,而這也正是這種考核方式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有分工,有合作,發(fā)揮集體智慧是group assignment或project成功的不二法則。
03朋友
留學期間打下的革命友誼可是一輩子的友誼,畢竟大家一起翹課,一起在圖書館通宵趕deadline通宵復習。
想想留學期間這些最艱苦時刻還在你身邊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好嗎!話說出門靠朋友,這句話在異國他鄉(xiāng)真的是顯得尤為重要!
04情侶
留學過程中,有個人可以作為一個依靠、一起分享生活,會是一份很大的樂趣。
學生期間的愛情大多都是非常單純美好的,留學生涯結束后,有的情侶領證結婚修成了正果,有的因為最終不在同一個地方選擇了分手,還有的奉子成婚,還有的最后鬧翻老死不相往來......
不論結果如何,在大學時期還是應該談一場戀愛,當畢業(yè)進入職場,心境也就不再相同了。
05室友
曾經(jīng)聽過一句留學圈子的名言:你想失去一個好朋友嗎?那就跟他一起租房子住吧。
由此可見,大多是朋友在一起住之后還是會有多多少少的矛盾的。
不認識的人合租,開始都能做到相敬如賓,但本是好朋友,一起住以后很多生活習慣三觀等更加赤裸地暴露在朋友面前,就不會那么美好了。
如果說,留學期間你吐槽最多的人是誰,估計除了EX就是室友了吧~!跟室友關系不好,住的不舒心,也很影響留學生活的體驗。
所以當碰到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學習生活的室友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止損,馬上準備搬家。
因為根據(jù)大家的經(jīng)驗,你好好跟TA講道理幾乎是沒用的….
06飯票-提款機-pao友
這一類的關系在留學生圈中也是屢見不鮮~
很多男生拿著父母的錢,各種給女朋友買東西去高級餐廳,就為搏紅顏一笑。
也有女生被渣男洗腦各種倒貼的, 到頭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角色只是提款機和飯票,想想就很心塞。還有各種軟件和網(wǎng)站上直接約pao的,還是很有風險的。
在外留學畢竟安全第一,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快樂而釀成大禍,任何事還是不要做得過于偏激,能平安留學歸來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