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文化的背后!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關于美國留學簽證的事兒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24 10:00
查看詳情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留學澳洲如何選擇專業(yè)呢?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15 10:00
查看詳情

專家講座【活動預告】加拿大留學申請定位解讀

  • 上海 立思辰留學
  • 2021-12-10 10:00
查看詳情

  不論是到歐美國家留學還是旅行,對于沒有小費支付習慣的我們來說,“給小費”這事經(jīng)常是我們適應當?shù)匚幕牡谝坏离y關。

  但當我們撥開中西文化隔閡之后,你會看到歐美小費文化的精髓,原來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處處需要支付小費的美國社會

  TravelLeisure之前做過一份各國小費支付指南,奉行小費文化的國家還不少呢!

科普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制度文化背后

  從指南可以看出看,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有支付小費的習慣,尤其是美國!

  在美國餐館吃飯,你需要支出總額的15%—25%的小費,妥妥地,穩(wěn)居榜首!

  假設你吃了300元的餐,小費就得付75元,這對沒有小費支付習慣的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zhàn)!

  不止于此,在美國,吃飯要小費、泊車要小費、理發(fā)要小費、打的要小費。

科普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制度文化背后

  小費真的是無處不在!

  甚至不給小費而被報警處理的新聞也時常發(fā)生。

  如果說南北戰(zhàn)爭之后興起的小費制度是一種自愿的慷慨,那么現(xiàn)在這已是一項強制義務。

  在一些小費國家,支付小費是對服務群體的肯定,如果沒有零錢,給不了小費,服務員們一般也會微笑待客。

  但到了美國,呵!不給小費,你很可能會被認為是“不道德”地享受別人提供服務的小氣鬼。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文章介紹,在美國,雖然沒有法律明文規(guī)小費制度,但給小費卻像“法律”一樣嚴格地執(zhí)行著,這已然變成了美國人民的一種交易習慣。

  真正實地到了美國的同學們可能就更加有感觸了!

  紐約大學大一新生:

  上美容院時,業(yè)者更明白表示“如果沒有現(xiàn)金,可以刷卡付小費”,這些經(jīng)歷讓初到異國的我有些“水土不服”。

  美國芝加哥設計學院的中國留學生:

  小費曾讓我困惑,因為我剛來美時和同學去咖啡店,美國同學會在收銀臺上的小費罐投入一元,我當時很不理解。

  有困惑的不止中國學生,為了讓初來美國的外國人適應美國的小費文化,今日美國、華盛頓郵報、Tripadvisor等媒體及旅游資訊平臺還會定期更新推出幫助外國人了解美國小費文化的資訊,引導他們在美“合理”支付小費。

科普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制度文化背后

  有了當?shù)丨h(huán)境的幫助,再加上逐漸的文化適應,很多留學生也慢慢地從不適應到欣然接受中逐步走過來。

  他們慢慢明白小費不僅是服務行業(y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一個外國人了解美國文化、制度的好途徑。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yè)生:

  赴美數(shù)年已慢慢說服自己接受小費文化。許多勞工在為客人提供服務時,雖付出勞務,但并未從雇主獲得與付出相當?shù)膭趧訄蟪,因此如果顧客不給小費,就等于“不道德”地免費享受別人提供的勞務了。

  另外,美國很多青少年投入服務業(yè)賺取微薄的生活費,賺得的小費積少成多,更可負擔部分大學學費。

  所以,只要看到有年輕人從事賺小費的兼職工作時,人們都會放上一兩美元,以示鼓勵。

  為什么我們對美國的小費文化不理解?

  這與中美收入組成差異有關,尤其是服務行業(yè)。

  美國聯(lián)邦政府給出的最低工資標準是每小時7.25美元,但這其實是包括小費的。

  并且,美國不同州規(guī)定不同,有的企業(yè)允許最低只付2美金的時薪給員工。

科普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制度文化背后

  我們可以從服務行業(yè)的這組數(shù)據(jù)里面看出來,小費服務人群的雇主通常只支付2-3美元,小費才是他們工資的主要組成。

  再從另一方面講,為了獲取小費,服務人員就要盡量提供讓客戶滿意的服務,小費也就成了對服務品質(zhì)的一種評估。

  努力工作會有回報,小費制度深深折射著美國文化的精髓。

  當然,如果我們一直抱著“不適應”、“不理解”的態(tài)度去面對小費文化,這層美國社會價值觀就很難觸摸到了。

  對留學海外的學生來說,學會包容,可能他們是異國生活最難能可貴的收獲之一了,包容異國文化,包容異國對我們的不理解,包容不同的聲音,包容未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和信奉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偏好與最愛。

  在與他人,與世界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的那個“最標準”會發(fā)生沖突、摩擦,我們可以選擇堅持己見,但也不妨跨出自己的圈子,去欣賞和理解,他人的精彩。

  你會發(fā)現(xiàn)諸如美國小費制度等類的異國文化背后,所深藏的其實也是人們對充滿愛、自由、尊重的美好生活的期待。

  而對學生來說,學習包容,我們或許也能收獲到更美好的自己。

留學活動報名中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關內(nèi)容的原創(chuàng)作者,也不對相關內(nèi)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轉(zhuǎn)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chǎn)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chǎn)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lián)系授權事宜,若轉(zhuǎn)載內(nèi)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nèi)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lián)系,僅供讀者參考 。未盡事宜請搜索"立思辰留學"關注微信公眾號,留言即可。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