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高中數學教材內容結構的特點
1、教材內容結構具有整體性和相容性
立思辰留學360介紹,具體的內容章節(jié)為:方程與函數,面積與體積,信用和貸款,統(tǒng)計分布,正弦和余弦,概率,地球幾何,長期投資,函數及圖像,正態(tài)分布及相關性等。 每章的結構包括:引入實例、章頭圖、本章學習目標→主題內容、習題→閱讀材料、實踐活動→本章要點回顧、 章末練習。教材的內容設計符合樹狀式模塊課程結構的特點,根系模塊內容是方程與函數、面積與體積。主干模塊內容是信用和貸款、地球幾何、統(tǒng)計分布、概率、函數及圖像。高端模塊內容是長期投資、正態(tài)分布及相關性。
教材中每章開頭的學習目標和章末的要點回顧相互呼應,使每章的結構自成一體。各章之間相互連接,逐層遞進,通過問題將整個教材內容融合起來,將知識構成一個整體。教材框架設計合理,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精選例題,其旁白注釋親切而且突出。
習題選材豐富,題量大,緊密聯系實際 例題的設置具有代表性,題量較少,類型不重復且具有層次性。多數例題在解題過程旁白處寫有注釋,用于說明對應步驟的操作方法、 解釋理由、注意事項等。
旁白注釋的設置能夠及時提醒讀者,引起讀者的注意,讓讀者體會到時刻都能在教材中得到指導和幫助,有助于學生的自學及教師教學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高中生對數學的恐懼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習題設置取材廣泛,包括數學技能的訓練類習題和應用數學類習題兩大類型。應用數學類習題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有些內容與澳大利亞的社會現狀相關,貼近學生的身心經歷,有利于學生將數學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每章均配有章末作業(yè)(Chapterassignment),內容覆蓋整章的主要知識點,題型全面,題量在10-20題之間。學生通過此部分的練習可明確整章的主要學習要求,掌握整章的學習技能。每三章配有綜合練習和與HSC試 題類型相似的小測驗,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 HSC考試。
3、適當穿插思考問題、拓展問題和實踐活動是教材的亮點
在教材中穿插思考問題(Think)為教師的教和學 生的學提供了聯想、 討論的問題。如:教材在介紹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后提出思考問題:如果∠C=90°,使用計算器得出cos90°的值并帶入余弦定理中,你會得到什么結論?通過這樣的思考會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從而進一步理解知識點,同時也建立起新學與舊知的聯系。
教材中的拓展問題(Extensionquestion)為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提供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問題和深入研究數學問題的機會。拓展問題多數出現在練習題中,如:在利用辛普森法則(Simpson’srule)求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近似值時,教材中設置一道練習題,提出同時使用3次辛普森法則來計算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通過問題的解決可使學生領悟到使用辛普森法則計算時可以增加使用的次數來達到減少誤差的目的。
4、學習技能指導、學習技巧與閱讀材料的設置
使教材更具功能性和趣味性學習技能指導(Technology)包括計算、建立圖表、繪圖計算器(Graphiccalculator)的使用、繪圖軟件和網絡的使用。教材側重繪圖計算器使用方法的介紹,利用繪圖計算器可進行數值計算,畫出圖像,建立表格等操作,功能多且實用性強。同時,教材中給出了較多的網址供學生查詢資料使用。學習技巧(Studytips)欄目在每章中通常設置兩次,貫穿于全書。包括學習方法指導,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引導,考試技巧等等。
閱讀材料包括有趣的實例,奇聞異事及與所學主題有關的數學應用問題。如:第一個銀行、第一張信用卡等等。閱讀材料的篇幅多數較短,字句言簡意賅,內容豐富且緊扣主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大的興 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