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很多人在朋友圈轉了,標題好像是二十歲的你住在哪里很重要,大意講的是有個女孩子放棄了大城市高薪的工作,用存款交了學費去法國讀書,她看到巴黎的浪漫,感受到法國人平緩節(jié)奏的優(yōu)雅生活,這對她一生都影響深遠,因為后來的她也活的淡定自得。我很佩服作者,佩服那些能用文字精準表達內心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經歷總結出共鳴,但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們的眼睛,看到過更為廣闊的天空。說實話,誰不想二十歲的時候生活在法國?然而,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過于昂貴。
但故事的中心不是告訴我們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去更遠的地方看世界,而是讓我們知道,只有看過了比現在更好的一切,才不會對生活感到麻木,即使在面對逆境的時候也能告訴自己,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好的如我想象中的生活,那是一種追求,同時也是一種希望,指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
很多同學曾經在向我咨詢泰國留學的時候問過一個相似的問題:老師,泰國的學校真的比中國好嗎?我真是有些害怕回答這樣的問題,不過今天還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答案是:學校的建立本身都是為了教育,所以沒有好壞之分,如果真的要比較,那只能說教學設施和環(huán)境有所區(qū)別,中國的學校當然好,但是名校并非人人都有機會進入,普通院校更注重就業(yè)率而非學生個人發(fā)展,而相對來說,泰國的教育因為與國際接軌更注重學生興趣,所以更適合個人的發(fā)展。我知道,這樣回答顯得有些官方,但是相信大家會明白,事情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只有適合與否。老師個人愚見,認為能夠幫助我們打開眼界走向更好的未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就是最合適的教育。你們呢?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不久前的一篇微信里,和大家分享過一位普通女孩到斯坦佛國際大學優(yōu)秀代表的故事。先上個圖幫大家找找記憶。
勞瑞德國際教育集團高級顧問托尼·布萊爾(英國前首相)與劉雅婷握手
這個女孩名叫劉雅婷,她在國內也是個普通女孩,然而去泰國斯坦佛國際大學留學之后,她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開啟了新的生活。站在英國前首相面前毫不怯場,這種魄力與她的年紀不符,卻更好地印證了,她的經歷帶給她自信與能力。
勞瑞德國際教育集團高級顧問托尼·布萊爾(英國前首相)與劉雅婷合照
留學不一定讓每個人都像她一樣優(yōu)秀,但是一定多了一個發(fā)現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很多同學對泰國的印象不好,那是因為沒有去真正了解泰國,每年不斷上升的留學率,旅游人數的不斷遞增,都是實實在在的!希望每個處于不同階段的你,以及你們,都能找到實現自我的平臺,都能在最好的年紀,看到更為廣闊的天空。
劉雅婷主持會議
ps:老師也不是都很嚴肅的哦,近期老師的生活狀態(tài)和大家分享一些吧。
單曲循環(huán)了陳奕迅的《陰天快樂》兩天,作詞是易家揚,作曲的是林俊杰,無比動聽。“想對著天講,說無論如何,陰天快樂”,“我一抬頭,就看見你那個酒窩”。
強迫癥重度患者,看請回答系列一定要從97-94-88這個順序來,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感動,韓劇也也不都是泡沫,擅長打溫情牌啊。目前看到94,請大家不要劇透,千萬不要!
魔都的夜景很美,忍不住拍了幾張。
有時候,美的不像話,卻突然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