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特茅斯學院

達特茅斯學院私立大學

Dartmouth College

  • 207世界排名
  • 12國內(nèi)排名
院系情況

達特茅斯的本科系中,政府、英語、經(jīng)濟和歷史系非常有名,地質(zhì)系、宗教研究系、教育系和數(shù)學系也相當不錯。最有名的是它的外語系,云集許多全球著名的教授,還有眾多學生參加的留學項目(Dartmouth Plan)——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三年級學生通過達特茅斯的四十五個學習計劃到外國去留學,或是為了學習外語,或是為了做更深入的學術(shù)研究。相比之下,耶魯大學每年只有少得可憐的5%的三年級學生出國留學,真是天壤之別。

達特茅斯的本科人數(shù)是常春藤盟校中最少者,只有4000多人,與哥倫比亞大學相若,這樣的小學院卻有許多世界的一流教授,除了BASIC語言創(chuàng)始人柯梅尼,還有著名教育專家約翰·拉西亞斯(John Rassias)等,都是學生們深為喜愛和敬愛的師長。

本科生人數(shù)少就意味著班級小、師生比例小與教授更能建立起親密的關(guān)系,每個人所得到的資源也會更多更好。達特茅斯并不把在學術(shù)界名氣大小作為是否給教授終身職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這在常春藤盟校中相當罕見。像哈佛、耶魯都是采用明星制度,除非是某個領(lǐng)域的名家,否則不可能成為這些大學的教授。但達特茅斯更為注重的則是教師本人的教育質(zhì)量。學生們津津樂道許多教授在自己家里開課,邊喝咖啡邊討論嚴肅的學術(shù)問題。

電腦系

普及計算機教育

從計算機教育的角度看,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無愧是普及計算機教育的策源地,因為BASIC語言就誕生于此地,人工智能最早的會議在此間開幕,校園網(wǎng)電子郵件也在此校發(fā)端并融入師生的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前任校長,教一年級新生的電腦教授就是電腦BASIC語言的發(fā)明人約翰·柯梅尼(John Kemeny)。在他的任期中,大力在達特茅斯普及電腦,建立起一套全國最完善的電腦系統(tǒng),把電腦帶進從物理到哲學的每一門課程。達特茅斯的電腦中心不分日夜地開放,所有教室和宿舍里都有與整個校園網(wǎng)路的連線,一貫保守的達特茅斯學院在這方面確是走在了美國的最前沿。

電腦普及先驅(qū)

電腦普及的功臣之一是BASIC語言,發(fā)明BASIC語言的功臣則是約翰·凱梅尼。

約翰·凱梅尼(John G· Kemeny)1926年5月31日誕生于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家庭,為逃避納粹的迫害,1940年隨父母移居美國紐約。在紐約上完中學后,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數(shù)學和哲學。其間,他有一年時間參加了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曼哈頓項目(Manhattan Project),即研制第一顆原子彈。在著名物理學家費因曼(Richard Feynman)和著名數(shù)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手下從事計算工作。返回普林斯頓大學后,1947年獲得學士學位。接著在阿倫索·丘奇(Alonzo Church,1903-1995年)指導下做博士論文。他的論文題目是《類型理論和集合理論》,1949年獲得博士學位。其間,他還做過愛因斯坦的數(shù)學助手。1951年他開始在普大從事教學工作。

1953年凱梅尼來到達特茅斯學院數(shù)學系工作。兩年后,當了系主任(1955—1967年)。后來他還當了十多年達特茅斯學院的院長(第13任,1970—1981年)。我們知道達特茅斯一直是男校,當初建校的目的是為培養(yǎng)年輕白人男子以及當?shù)赜〉诎膊柯涞哪贻p男子。過了200多年后,直到在他任期內(nèi)的1972年,達特茅斯學院才實現(xiàn)了男女合校,是長春藤盟校中最晚接納女生的一個。不過學校在男生教育方面,卻一直有著獨到之處,該校男生成績在全美始終名列前茅。

凱梅尼對計算機的貢獻是在20世紀60~70年代在達特茅斯學院普及了計算機終端設(shè)備。這個學院的信念是“computers for everyone”。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僅學會使用計算機,而且還能自己編制程序。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已被普遍看成一種樂趣,而不單純是工作了。接著,美國的許多學院和大學紛紛模仿和擴大達特茅斯學院的作法。

故事是從1963年開始的。數(shù)學系系主任凱梅尼和助教卡茨(Thomas E. Kurtz)決定讓大學生都能使用計算機。他們設(shè)計了第一個分時系統(tǒng),使許多大學生能在同一時間使用學校惟一的計算機。為了使大學生能容易地編寫程序,他們設(shè)計了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即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碼語言。1964年5月4日凌晨2時,第一個BASIC程序在達特茅斯學院成功運行。距現(xiàn)在整整40年了。關(guān)于BASIC 的故事,筆者曾翻譯了凱梅尼和卡茨編寫的《BASIC回顧棗歷史、訛誤及未來》(計算機世界出版服務(wù)公司1989年1月出版)一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

凱梅尼在教學方面的創(chuàng)新是開設(shè)了一門數(shù)學課程《Finite Mathematics》,講述邏輯、概率、矩陣代數(shù)等。這些內(nèi)容今天并不新鮮,但在當時還是很可貴的。當時大學一年級要學一年的微積分,凱梅尼對此很不滿意。他認為學生14年來學習的數(shù)學都是1800年以前的,新東西一點兒都沒有。

校長菲爾·漢倫

菲爾·漢倫是一位美國著名數(shù)學家、教授,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的第18任校長,亦是達特茅斯學院1977屆校友。在出任任達特茅斯學院校長之前,翰林是密西根大學的唐諾德·里維斯數(shù)學教授,兼密西根大學副校長。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