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起源早期歷史

19世紀中,紐約州紅鉤鎮(zhèn)的土地主要包括布萊茲伍德、巴特利特、桑茲、克魯格島、沃德莊園或阿爾蒙特。

1853年,約翰·巴德和瑪格麗特·巴德購買了布萊茲伍德的部分地產(chǎn),并重命名為“安嫩代爾”。約翰·巴德的祖父是醫(yī)學家西蒙·巴德,西蒙·巴德是哥倫比亞大學醫(yī)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喬治·華盛頓的醫(yī)生。約翰·巴德也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翰·麥維克的侄子。所以巴德家族與哥倫比亞及美國新教圣公會有很密切聯(lián)系。1854年,約翰和瑪格麗特建立一所教區(qū)學校以滿足該地區(qū)適齡兒童的教育需求。當時的一個小木質別墅,現(xiàn)被稱為巴德樓,承擔著周中的教學任務和周末的教會工作。1857年,巴德夫婦在巴德樓附近修建神圣無辜者教堂,從而擴大了教區(qū)。在這段時間中,約翰·巴德仍然與紐約州的新教圣公會保持密切聯(lián)系,教會建議他創(chuàng)建一所神學院。

在外部資金支持的承諾下,1858年11月,約翰·巴德捐贈了未完成的教堂以及周圍18英畝的土地給主教教區(qū)。1860年3月,圣斯蒂芬學院建立,首期12名學生入學。1861年,第一批建筑開始陸續(xù)建成,包括一所石制學院哥特式的宿舍阿斯平沃爾樓建造完成。在學校最早的運作時期,它的財政仰賴于一些富有的捐贈者,比如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隨后的四十年總,學校有了更快發(fā)展。1866年,作為行政樓的拉德洛樓建立完成。1873年,普勒斯頓樓建立完成,并作為食堂投入使用。四所相連的宿舍樓,統(tǒng)稱為斯通街道,竣工于1891年。在1895年,希臘復興式的霍夫曼紀念圖書館建成。

發(fā)展

20世紀后,伴隨著社會和文化變化,紐約州的高層社會掀起了大地產(chǎn)的終結活動。1914年,路易·哈默斯利購買了沃德莊園,并建立一所都鐸式大樓和門房,現(xiàn)被稱為沃德莊園。1926年,哈默斯利擴大了地產(chǎn),并獲得被拋棄的克魯格島土地。同年,威廉·沃德購買了哈默斯利的這些土地后,捐給慈善組織,并作為養(yǎng)老院使用了近四十多年。在1900年中期,巴德學院的校園有了明顯擴展。1951年,學校獲得被捐贈的布萊茲伍德土地;而在1963年,巴德購買了約90英畝(36公頃)的沃德莊園地產(chǎn),其中包括莊園大樓。剩下的900英畝(360公頃)沃德莊園地產(chǎn)為蒂沃利港灣自然保護區(qū)。

1928年,巴德與哥倫比亞大學合并,作為哥大的一個本科學院,和巴納德學院類似。根據(jù)協(xié)議,巴德仍然保留與美國新教圣公會的關聯(lián),并保持對財政的自主性。合并的決策提升了巴德學院的聲譽,但是在大蕭條時期,學校卻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1932年,巴德的財政情況進入到非?杀木置,促使紐約州州長兼巴德學院信托人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向一系列財團領袖發(fā)出求救電報尋求捐款,其中包括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喬治·伊士曼和弗雷德里克·威廉·范德比爾特。

1933年5月26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唐納德·圖克斯伯里博士被任命為巴德學院院長。僅僅四年,圖克斯伯里教授就對學校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作為一個教育哲學家,通過巴德學院平臺拓寬了高等教育理念:他把學校的發(fā)展駛向一個更世俗化的方向。1934年,在他的建議下,學校正式改名為巴德學院,以紀念它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巴德。圖克斯伯里博士非常強調藝術的作用,這在當時并非主流,他還為巴德的“調整和高階工程”(Moderation and Senior Project)體系奠定了基礎。盡管圖克斯伯里博士從未使用“進步主義教育”等詞匯描述巴德的課程體系,學校仍被后人視為采用進步教育的先驅。在1943年,教育家路易·T·貝尼澤特撰寫《進步主義學校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Progressive College)中,將巴德學院作為三個案例分析之一。1940年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巴德學院成為

許多歐洲學者、藝術家的避難天堂。其中包括有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精確主義畫家斯特凡·赫希、《柏林日報》主編菲利克斯·赫希、小提琴家埃米爾·豪澤、語言學家漢斯·馬爾尚,心理學家韋納爾·沃爾夫和哲學家海因里希·布呂赫。

在1944年,因為戰(zhàn)爭影響,巴德學院入學率顯著降低,從而對學校財政產(chǎn)生重大壓力。為提高入學率,巴德學院改為男女同校制度。1944年后學校變稱獨立的、世俗性學院。入學生也從1944年的137人翻倍為1947年的293人。1950年代,基于學校擁有布萊茲伍德地產(chǎn)和圖克斯伯里樓后,學校擴充了150名的入學人數(shù)。

最近歷史

1969年,在巴德學院發(fā)生了一起警方突然搜捕行動,它激發(fā)了校友唐納德·費根和沃爾特·貝克的靈感,并在1973年為他們的搖滾樂團斯迪利·丹撰寫了一首《我的老學!贰4送庑≌f家、藝術家、巴德校友瑞琪·杜科爾內曾稱費根寫過一首《瑞琪,不要丟掉那個號碼》以紀念他們的友誼。

1975年,曾是法蘭克尼亞學院史上最年輕的校長里昂?波特斯坦當選為巴德學院校長,他被視為學校學術和文化復興與發(fā)展的功臣。他拓寬了教學專業(yè)面;后現(xiàn)代主義的教學樓群相繼建立后,學生數(shù)量也增加了超過400%。新的學校設施有弗蘭克·蓋里設計的理查德·B·費舍爾表演藝術中心、羅伯特·文丘里設計的史蒂文森圖書館、拉斐爾·維諾利的雷姆-凱登科學及計算中心。此外,超過35個附屬機構、中心、項目,均在波特斯坦時期陸續(xù)建立,范圍覆蓋在當?shù)、紐約州乃至不同國家。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