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公立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47世界排名
敬文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為配合2012年恢復本科四年制,故在2006至2007年成立多家所新書院,敬文書院就是其中之一。書院以朱敬文博士命名。朱博士(1906–1996)大半生在香港奮斗發(fā)展,事業(yè)有成,慷慨捐助教育,扶掖后進,親力親為。大學特以他的芳名為書院命名,以紀念朱博士的行誼事業(yè)。

書院簡介

盡管敬文書院成立不久,但在多方面已建立自己的特色,與校內其他書院有所不同。這所可容納約三百名學生的小型書院,是大學三所能提供全宿的書院之一,全體院生在大學四年之中均要住在宿舍,并須于書院師生共膳。西方的書院制大學,諸如牛津和劍橋,普遍在書院內實行同宿共膳。這種傳統(tǒng)歷史悠久,備受珍惜。敬文書院致力加強書院師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對切磋學問、討論知識的興趣,以廣其胸襟,博其知識,陶鑄其品德,并發(fā)展其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人際交往技巧。得此訓練的學生,畢業(yè)后自然能思維澄明、直內方外,并具領導才能,熱心服務社會。這些都是先賢朱敬文博士為教育而努力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亦是書院院訓「修己澤人,儲才濟世」所涵概的教育理念。

文化傳統(tǒng)

愿景

匯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共建一個親切融和的社群,并以探究真理,慷慨利他的精神,出為世用。

愿景涵蓋四項元素,彰顯書院特色,引領書院發(fā)展:

親切融和

書院屬小型規(guī)模,旨在組成一個親切團結的社群。

多元文化

書院成員來自香港、內地及世界各地,使同學體驗到多元文化,以培養(yǎng)其文化意識及國際視野。

崇尚知識

書院師生崇尚知識,以充滿好奇和探究的精神,一起學習及生活。

投入社群

書院師生珍視學問,立言以立行,修己澤人,投入社群,貢獻社會。

使命

敬文書院將努力:

1. 建立一個關系密切,互相交流學習的師生群體

2. 為所有學生提供全期住宿共膳、親切融和的書院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包括學長計劃*、小組教學和研討);

3. 為學生提供關顧輔導和全人教育包括通識教育;

4. 透過書院正式及非形式教育計劃,海外交流計劃及實習,擴闊學生視野及國際眼界;

5. 培育學生的誠信,建立個人承擔,秉承先賢朱敬文博士的嘉言美行,發(fā)揮自助助人精神,并以此為基礎,回饋社會,為國儲材,并豐盛學生的人生。

* 承蒙朱氏學人(當年曾獲朱敬文博士資助,負笈海外,現(xiàn)今在各行業(yè)和專業(yè)領域皆有杰出表現(xiàn))樂意回饋,擔任敬文書院同學學長,扶掖後進,書院表示衷心感謝。

院訓及院徽

書院以「修己澤人,儲才濟世」為院訓,充分體現(xiàn)了書院的使命,即令書院學生在四年書院生活中接受全人教育,拓寬眼界,學習成為社會上負責任和積極投入的一員。

敬文書院的院徽呈盾形,當中包含「敬」、「文」二字,字形的靈感來自象形文字、甲骨文和金文!肝摹鼓讼笮挝淖,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像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胸膛刺畫著刺青。敬文書院院徽上的圖案就如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心中懷有「敬」字,意為心存敬意。書院院徽及其上面的中文院訓,是美術字形設計。設計師表示靈感來自象形文字、甲骨文及金文,他從中各取一些元素,構出圖案。

院徽上有拉丁文院訓「Cultus et Beneficentia」及中文院訓「修己澤人,儲才濟世」,強調個人承擔、責任和誠信,也鼓勵同學以己及人,服務社群。這些都是先賢朱敬文博士為教育努力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念。敬文書院將繼承先賢之風范,啟迪后學之心靈。

通識教育

敬文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包含兩大類別,分別是計算學分的課程 (即一年級生修讀的啟導課程,及為四年級學生而設的結業(yè)課程)和不計學分的非正式學習(包括必修的迎新啟導活動、師生共膳及高桌晚宴等,和自愿參與的社會服務)。

啟導課程(GECW1010大學與社會)會為新生投入大學生活作重要的準備和引導,課堂會以英語教授。結業(yè)課程(GECW4010專題討論)則讓同學透過研討一個與社會相關的現(xiàn)實個案,結合他們在主修科以外學習所得的知識,分析有關問題的成因、改善問題的限制和選擇,并作出具說服力及合符邏輯的研究報告。書院期望透過講堂、導修課、報告、小組合作及結業(yè)論文等,鼓勵同學互相學習、切磋砥礪。

現(xiàn)任院長

陳偉儀教授為生物醫(yī)學學院創(chuàng)院、現(xiàn)任院長、生物醫(yī)學講座教授,于2017年1月1日起擔任敬文書院院長。

陳教授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其后于佛羅里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自2009年起在中大任教,先后擔任大學多項要職,包括研究事務委員會副主席(2013–2016)、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傳承基金執(zhí)行委員(2014–2016),以及醫(yī)學院屬下委員會委員等。修讀本科時,為聯(lián)合書院學生,并曾擔任中大學生代表會干事。

朱敬文簡介

新書院得名自朱敬文博士,朱博士1906年生于江蘇,1996年逝于香港。朱博士辭世后,他的長子朱恩余先生出掌朱敬文教育基金,繼續(xù)朱博士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的義舉。

朱敬文博士畢生義行,在香港和內地捐資助學,支持年青學子升讀大學,善舉為人稱道。在1960年至80年期間,設立獎學金,資助香港年輕人赴美深造,人數逾七百名。及至八十年代末期,朱博士把助學工作擴展至中國內地,成立朱敬文教育基金資助國內大學生,尤其重視江蘇和安徽,國內學子受惠者甚眾,多達三萬之數。

歷來鼎力支持教育的慈善家不獨朱敬文博士一人,但朱博士與眾不同并最為人敬重和緬懷之處是,他不僅不吝巨資,向受助學生提供經濟援助,還不辭勞苦,親自照料和探望這些學子,關注彼等之學業(yè)、進步和成長,關愛之情猶如慈父。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