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類型:私立 大學
  • 建校時間:1961年
  • 在校學生:20172人
  • 授課語言:英文
  • 年均學費

    待整理人民幣

  • 雅思要求

    待處理

  • 錄取率

    待整理

學校百科
推薦閱讀
學校概況

臺灣逢甲大學的前身“逢甲工商學院”創(chuàng)立于1961年。1980年8月1日正式改制為大學。目前擁有八個學院,學生將近二萬人,自2006年起連續(xù)三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全國第一以及二度獲選中區(qū)教學資源中心獎助全國第一。2009年世界網路大學排名402名,全亞洲排名44名。

基本資料

逢甲大學1960年正式創(chuàng)建于臺中市北屯大屯山,1962年后遷往西屯現(xiàn)址,1980年改制為大學。

二十世紀的五〇年代,臺灣地區(qū)中部部分仕紳倡議在臺灣省中部地區(qū)另建一所大學, 而有本校的籌設,并為紀念丘逢甲先生而命名為「逢甲工商學院」。1960年, 本校正式創(chuàng)建于臺中市北屯大屯山,兩年后遷往西屯現(xiàn)址,經過一段篳路藍縷的 歲月之后,百年礎石初奠,八〇年改制為大學,規(guī)模漸具,隨著時代潮流及社 會的轉變,逢甲也面臨轉型的重要階段。在歷任校長的努力下,逢甲經歷四個年代的孕育、成長、蛻變、成蝶,每個年代逢甲都以不同的生命形式,完成不同的 發(fā)展任務。

四十風華,處處可以看到逢甲求變日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指標,念茲在茲的美麗愿景。目前已經成為一所擁有八個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理學院、 建設學院、資電學院、人文社會學院、進修推廣學院、經營管理學院,博士班、 碩士班、學士班完備,學生將近二萬人的都會大學,而今,學術聲望日隆,校園煥然一新,畢業(yè)校友逾十三萬人,遍布海內外,成為臺灣企業(yè)的中堅,更是工商發(fā)展的支柱!阜昙兹恕沟钠D辛奮斗,已贏得社會的肯定,也的確值得自豪。然而更艱鉅的任務與使命,正等待著我們去面對。

學校象征

校訓

忠、勤、誠、篤

校歌

逢甲大學校歌

校徽

該校校徽的取象,中央部分的錢形標幟,代表商學院,來自貝丘古錢。并且“貝”字正好為貨幣之代稱,“丘”字又為逢甲先生之姓,使貝丘縣古錢看來格外親切。襯在古錢之后的鋸齒狀圓形圖案最易明曉。是代表工業(yè)的特征-齒輪,逢甲工商學院的“工商”象征部分的基本構形出現(xiàn),接著外圍以四端突出,標示該校成立時是由土木、水利、會計、企管四系所構成。改制之后,其中主要構形工學院之齒輪與商學院之古錢不變。另外加上一個正三角形,三點是單純的數(shù)理之代表符號,虛線說明數(shù)與數(shù)間的微妙關系,既具點與形的特征,以點作為思索原點的基礎科學,這是理學院的特征。古錢下端的圖形結構,左邊為矩形,分叉為扁平之六角形結構,象征事件的處理過程。由左端的方正處理之后趨于右端的圓融,是管理的最高藝術,這是管理學院的特征。代表學校的文字為“逢甲大學”,后以校訓“忠、勤、誠、篤”四字置于下端。

吉祥物

于2006年11月開始公開征選,競爭激烈,于2007年1月在校務會議上選出由黃湘莓小姐之創(chuàng)作的逢甲戰(zhàn)神鷹作為吉祥物。

逢甲戰(zhàn)神鷹(FCU the fighting eagle)

生日:2007年3月21日

身高 200cm、 體重 85kg, 大型玩偶老鷹。

逢甲大學球衣號:61(源自于逢甲大學于1961年創(chuàng)立)

逢甲戰(zhàn)神鷹將在逢甲大學各項大型活動中成為最佳親善大使,成為逢甲大學“新的代言人”。戰(zhàn)神鷹的活動資料皆在戰(zhàn)神鷹專屬部落格呈現(xiàn)。

學生會

逢甲大學學生會自1992年11月4日在學生活動中心的例會中,由學委及科委率先提出體制改革芻議,并由學生活動中心及學生代表會合組特別委員會來從事學生會籌備工作,歷經18個月的艱辛歷程,在1994年5月3日經全校同學選舉產生第一屆學生會正 、副會長暨學生議員,第一屆會長為電機系南健中同學,正副會長及議員于5月21日宣誓就職,6月3日正式廢除學生活動中心及學生代表會,逢甲大學學生自治就此邁進一大步。

逢甲大學學生會依照大學法及逢甲大學組織規(guī)程等相關法規(guī)成立;學生會采用三權分立的架構來運作,由行政中心、學生議會、評議委員會三個機構組成,分別代表行政、立法及監(jiān)督、評議仲裁,以追求學校進步、學習民主制度、維系校園和諧、加強服務同學為目的;所處理事務涵蓋整個校園及社團公共事務。

學術單位

全校32學系,均獲教育部高教司認可設立研究所,僅列表與系名不同之獨立研究所。

建設學院

建筑學系

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土木工程學系

都市計劃與空間資訊學系

土地管理學系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室內及景觀進修學士班

營建工程及不動產物業(yè)管理進修學士班

土木及水利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景觀與游憩碩士學位學程

工學院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纖維與復合材料學系

工業(yè)工程與系統(tǒng)管理學系

化學工程學系

航太與系統(tǒng)工程學系

電聲碩士學位學程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創(chuàng)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

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進修推廣學院

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

金融學院

財務金融學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金融博士學位學程

商學院

會計學系

經濟學系

統(tǒng)計學系

財稅學系

行銷學系

企業(yè)管理學系

國際貿易學系

合作經濟學系

商學進修學士班

財經法律研究所

科技管理研究所

應用統(tǒng)計研究所

統(tǒng)計與精算研究所

國際企業(yè)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英語專班)

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

商學博士學位學程

經營管理學院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電子商務碩士在職專班

理學院

光電學系

應用數(shù)學系

環(huán)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人文社會學院

中國文學系

外國語文學系

公共政策研究所

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

資訊電機學院

資訊電機不分系榮譽班

資訊工程學系

通訊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

電子工程學系

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生醫(yī)資訊暨生醫(yī)工程碩士學位學程

電機與通訊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產業(yè)研發(fā)碩士專班

資電碩士在職專班

研究中心

人文社會學院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唐代研究中心

庶民文化研究中心

藝術中心

語言教學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建設學院

城鄉(xiāng)發(fā)展研究中心

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區(qū)域環(huán)境資源與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

地理資訊系統(tǒng)研究中心

車輛行車事故鑒定研究中心

先進交通管理研究中心

理學院

材料研究中心

物理教學中心

環(huán)境與安全衛(wèi)生教育暨研究中心

工學院

能源與資源研究中心

產業(yè)電子化研究中心

精密制造技術服務中心

資電學院

嵌入式系統(tǒng)發(fā)展研究中心

生物資訊研究中心

資通安全研究中心

集成電路電磁相容研發(fā)中心

商學院

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社會事業(yè)經營管理研究中心

統(tǒng)計調查研究中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企業(yè)法律咨詢研究中心

創(chuàng)業(yè)教育發(fā)展中心

兩岸稅務研究中心

校內其它研究中心

共同貴重儀器中心

納米科技研究中心

技術授權中心

創(chuàng)新育成中心

資訊技術服務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領導知能發(fā)展中心

逢甲校史

1959年十月  開始籌備本校,創(chuàng)辦人為丘念臺、蕭一山、楊亮功等諸先生。開始籌備本校,創(chuàng)辦人為丘念臺、蕭一山、楊亮功等諸先生。

1960年二月 本學院董事會奉準備案。本學院董事會奉準備案。

1960年三月 董事會召開成立會,推舉蕭一山先生為董事長,并商討本學院立案應備之各項手續(xù)。董事會召開成立會,推舉蕭一山先生為董事長,并商討本學院立案應備之各項手續(xù)。

1960年七月 本學院奉教育部令準予立案,并核定成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會計及工商管理等4個學系。

1960年十一月 舉行創(chuàng)校始業(yè)式典禮,由陳泮嶺院長親自主持,日後即以是日為校慶日。舉行創(chuàng)校始業(yè)式典禮,由陳泮嶺院長親自主持,日后即以是日為校慶日。

1962年八月 高人言先生接任本校院長一職,交接典禮於臺中市政府大樓「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臺中研究區(qū)」會議室舉行,教育部派張兆督學監(jiān)交。高人言先生接任本校院長一職,交接典禮于臺中市政府大樓「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臺中研究區(qū)」會議室舉行,教育部派張兆督學監(jiān)交。

1963年一月 張希哲先生接任院長一職,高人言先生擔任董事長。張希哲先生接任院長一職,高人言先生擔任董事長。

1963年二月 本學院由北屯遷至西屯新址上課;同月教育部核準設置夜間部。本學院由北屯遷至西屯新址上課;同月教育部核準設置夜間部。

1963年六月 教育部核準增設建筑工程、銀行保險及國際貿易學系。教育部核準增設建筑工程、銀行保險及國際貿易學系。

1964年六月 教育部核定本校增設機械工程、紡織工程及財稅學系。教育部核定本校增設機械工程、紡織工程及財稅學系。

1965年六月 第一屆畢業(yè)典禮由高董事長主持,計畢業(yè)土木系33人,會計系34人,水利系17人,工商管理系52人,共136人。第一屆畢業(yè)典禮由高董事長主持,計畢業(yè)土木系33人,會計系34人,水利系17人,工商管理系52人,共136人。

1967年六月 日間部第三屆、夜間部第一屆畢業(yè)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日間部第三屆、夜間部第一屆畢業(yè)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

1969年一月 第四十次院務會議決定日間部增設電腦學系,并推定廖英鳴等13人為電腦中心籌備小組負責人。第四十次院務會議決定日間部增設電腦學系,并推定廖英鳴等13人為電腦中心籌備小組負責人。

1969年五月 第三十五次行政會議,通過招考轉學生及實習銀行實習辦法等案;同月教育部核準增設電子計算機科學系。第三十五次行政會議,通過招考轉學生及實習銀行實習辦法等案;同月教育部核準增設電子計算機科學系。

1970年五月 校歌由張希哲校長綜合同仁意見,口述要點,由黃純仁教授作詞,名音樂家黃友棣作曲,於第97次院務會談中確定,自59學年度(1970)起采用。校歌由張希哲校長綜合同仁意見,口述要點,由黃純仁教授作詞,名音樂家黃友棣作曲,于第97次院務會談中確定,自59學年度(1970年)起采用。

1971年十一月  創(chuàng)校十周年紀念暨全校運動大會開幕、新建圖書館落成剪彩典禮,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創(chuàng)校十周年紀念暨全校運動大會開幕、新建圖書館落成剪彩典禮,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

1972年五月 本校奉準核準增設紡織研究所。本校奉準核準增設紡織研究所。

1973年六月 本校於育樂館舉行新舊任院長交接典禮,張希哲院長退休,由廖英鳴先生接任院長。本校于育樂館舉行新舊任院長交接典禮,張希哲院長退休,由廖英鳴先生接任院長。

1973年九月 本學院與美國IBM公司於臺北市希爾頓大飯店簽約,裝置新型電腦系統(tǒng),由本學院廖英鳴院長及IBM臺灣公司代總經理孫翔代表簽字。本學院與美國IBM公司于臺北市希爾頓大飯店簽約,裝置新型電腦系統(tǒng),由本學院廖英鳴院長及IBM臺灣公司代總經理孫翔代表簽字。

1974年六月 研究所碩士班第一屆、大學日間部、夜間部畢業(yè)畢業(yè)典禮,,由高人言董事長主持。研究所碩士班第一屆、大學日間部、夜間部畢業(yè)畢業(yè)典禮,,由高人言董事長主持。

1975年八月 圖書館原隸屬於教務處,於今日升格為一級單位,直屬校長。圖書館原隸屬于教務處,于今日升格為一級單位,直屬校長。

1976年六月 本校與美國加州大學簽訂學術交流與合作協(xié)議,由本學院高信董事長與加州大學校長賀恩,今日在加大學生服務行政大樓舉行簽約儀式。本校與美國加州大學簽訂學術交流與合作協(xié)議,由本學院高信董事長與加州大學校長賀恩,今日在加大學生服務行政大樓舉行簽約儀式。

1977年七月 為加強教學,分別設置研究部、工學部、商學部,聘林宗華教授兼研究部主任,楊學周教授兼工學部主任,呂之渭教授兼商學部主任。為加強教學,分別設置研究部、工學部、商學部,聘林宗華教授兼研究部主任,楊學周教授兼工學部主任,呂之渭教授兼商學部主任。

1977年二月 為加強人事管理人事組升格為人事室,聘黃瑞禎先生為人事室主任。為加強人事管理人事組升格為人事室,聘黃瑞禎先生為人事室主任。

1977年十一月 本學院新建大門與新辟校門大道逢甲路,同時完工啟用。本學院新建大門與新辟校門大道逢甲路,同時完工啟用。

1978年五月 紡織研究所奉教育部臺(67)高學第11819號函(1978年發(fā)布),核準同意籌設紡織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紡織研究所奉教育部臺(67)高學第11819號函(1978年發(fā)布),核準同意籌設紡織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1980年六月 本校改制逢甲大學正式實施,應屆畢業(yè)生領大學畢業(yè)證書。本校改制逢甲大學正式實施,應屆畢業(yè)生領大學畢業(yè)證書。

1980年八月 本校改制大學將原有科系分為五所學院,研究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本校改制大學將原有科系分為五所學院,研究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

1982年九月 教育部商學院評鑒結果於今日正式發(fā)表,本校列為公私立三所大學政大、臺大、逢大,優(yōu)等之一。教育部商學院評鑒結果于今日正式發(fā)表,本校列為公私立三所大學政大、臺大、逢大,優(yōu)等之一。

1987年八月 新增副校長一職,由楊濬中教授接任。新增副校長一職,由楊浚中教授接任。

1988年八月 新舊任校長交接典禮於育樂館大禮堂舉行,在高信董事長監(jiān)交下,廖英鳴校長將象徵重責大任的印信移交給新任校長楊濬中博士。新舊任校長交接典禮于育樂館大禮堂舉行,在高信董事長監(jiān)交下,廖英鳴校長將象征重責大任的印信移交給新任校長楊浚中博士。

1994年五月 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fā)展計畫八十二學年度(1993)獎助經費業(yè)經教育部核定,本校獲四千四百馀萬元獎助金,在全國私立大學校院中高居第二位。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fā)展計畫八十二學年度(1993)獎助經費業(yè)經教育部核定,本校獲四千四百余萬元獎助金,在全國私立大學校院中高居第二位。

1995年八月 何宜武董事長主持新卸任校長交接典禮,新任校長黃鎮(zhèn)臺教授,卸任校長楊濬中教授。何宜武董事長主持新卸任校長交接典禮,新任校長黃鎮(zhèn)臺教授,卸任校長楊浚中教授。

1995年九月 本校首度招收在職研究生。本校首度招收在職研究生。

1995年十二月 教育部84學年度(1995)獎助私立大學校院改善師資及四年中程校務發(fā)展計畫獎助,本校兩項獎助金額均居各大學校院之冠。教育部84學年度(1995)獎助私立大學校院改善師資及四年中程校務發(fā)展計畫獎助,本校兩項獎助金額均居各大學校院之冠。

1996年八月 為推動全人教育,成立「學生領導知能中心」。為推動全人教育,成立「學生領導知能中心」。

1998年二月 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經第569次行政會議通過更名為「諮商輔導中心」,并將導師業(yè)務正式納入該中心統(tǒng)籌辦理。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經第569次行政會議通過更名為「咨商輔導中心」,并將導師業(yè)務正式納入該中心統(tǒng)籌辦理。

黃鎮(zhèn)臺校長出任國科會主委,董事會2月13日決議由原工學院院長劉安之教授及總教長李元棟教授為副校長,劉安之副校長并代理校長職務。黃鎮(zhèn)臺校長出任國科會主委,董事會2月13日決議由原工學院院長劉安之教授及總教長李元棟教授為副校長,劉安之副校長并代理校長職務。

1998年五月 教育部公布86學年度(1997)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fā)展計畫審查結果,本校獲得獎補助名列第二。教育部公布86學年度(1997)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fā)展計畫審查結果,本校獲得獎補助名列第二。

1999年八月 成立研究發(fā)展處、文理學院更名為理學院,新設人文社會學院、資訊電機學院。成立研究發(fā)展處、文理學院更名為理學院,新設人文社會學院、資訊電機學院。

2001年二月 成立公共關系室。成立公共關系室。

2001年八月 成立校友聯(lián)絡暨就業(yè)輔導室;資訊中心改組為資訊處;進推廣學院成立,成為臺灣地區(qū)第一所以學院作為推廣教育單位的大學。成立校友聯(lián)絡暨就業(yè)輔導室;資訊中心改組為資訊處;進推廣學院成立,成為臺灣地區(qū)第一所以學院作為推廣教育單位的大學。

2001年十一月 逢甲大學電視臺正式開播;創(chuàng)設員工福利儲蓄年金制度。逢甲大學電視臺正式開播;創(chuàng)設員工福利儲蓄年金制度。

2003年八月 成立國際事務處。成立國際事務處。

2004年二月 增設學術副校長并敦請企業(yè)管理學系張保隆教授兼任副校長一職。增設學術副校長并敦請企業(yè)管理學系張保隆教授兼任副校長一職。

2005年一月 技術移轉中心獲國科會評定為臺灣?績優(yōu)技術移轉中心?,勇奪第一。技術移轉中心獲國科會評定為臺灣?績優(yōu)技術移轉中心?,勇奪第一。

2005年五月 教育部成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本校獲得八千萬補助。教育部成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本校獲得八千萬補助。

2005年八月 新設「e三五計畫辦公室」。新設「e三五計畫辦公室」。

2005年十月 教育部公布九十四年度(2005)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獎補助經費核撥金額,本校榮獲1.47億馀元,居臺灣地區(qū)第三位。教育部公布九十四年度(2005)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獎補助經費核撥金額,本校榮獲1.47億余元,居臺灣地區(qū)第三位。

教務處增置「教師教學成長中心」。教務處增置「教師教學成長中心」。

2006年一月 公告本校正式更名為「逢甲大學」,完成法人登記。公告本校正式更名為「逢甲大學」,完成法人登記。

資訊處通過軟體教育指標CMMI-SW/SS ML3評鑒,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通過CMMI-SW/SS成熟度第三級的學校單位,不僅是國內第一也是全球第一所。資訊處通過軟體教育指標CMMI-SW/SS ML3評鑒,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通過CMMI-SW/SS成熟度第三級的學校單位,不僅是國內第一也是全球第一所。

2006年七月 教育部公布?200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獲得1億1千3百萬元獎助拔得頭籌。教育部公布?200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獲得1億1千3百萬元獎助拔得頭籌。

2006年八月  新增?經營管理學院;?成立?體育事務處?。新增?經營管理學院;?成立?體育事務處?。

2007年五月 榮獲教育部評選為中部區(qū)域教學資源中心,獎助金額為5,500萬元,高居全國之冠。榮獲教育部評選為中部區(qū)域教學資源中心,獎助金額為5,500萬元,高居臺灣地區(qū)之冠。

2007年七月 劉安之校長任期屆滿,由企管系講座教授也是現(xiàn)任副校長張保隆博士接任本校第八任校長,并經報教育部核準。劉安之校長任期屆滿,由企管系講座教授也是現(xiàn)任副校長張保隆博士接任本校第八任校長,并經報教育部核準。

2007年八月 增設?金融學院?。增設?金融學院?。

教育部日前公布96年度(2007)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再度蟬連臺灣第一,榮獲一億一千八百多萬元之最高補助。教育部日前公布96年度(2007)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再度蟬連臺灣第一,榮獲一億一千八百多萬元之最高補助。

2008年二月 成立?教學資源中心?。成立?教學資源中心?。

2008年八月 教育部公布97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經考評榮獲教育部繼2006、2007年的第一名佳績,2008年再度蟬連為全國教學卓越第一,獲得教學卓越計畫一億二千四百多萬元最高補助。教育部公布97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經考評榮獲教育部繼2006、2007年的第一名佳績,2008年再度蟬連為臺灣教學卓越第一,獲得教學卓越計畫一億二千四百多萬元最高補助。

2009年六月  教育部公布2008年度下半年系所評鑒結果,本校19個系所35個班別及8個學位學程,創(chuàng)下國內大專校院「全數(shù)通過」首例。教育部公布2008年度下半年系所評鑒結果,本校19個系所35個班別及8個學位學程,創(chuàng)下國內大專校院「全數(shù)通過」首例。

2009年八月 教育部公布2009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繼第一期連續(xù)2006、2007、2008三年榮獲第一名佳績後,2009年再次獲得教學卓越計畫1億3,500萬元最高額補助,連續(xù)四年臺灣第一。教育部公布2009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本校繼第一期連續(xù)2006、2007、2008三年榮獲第一名佳績后,2009年再次獲得教學卓越計畫1億3,500萬元最高額補助,連續(xù)四年全國第一。

2009年十一月 成立「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成立「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

發(fā)展前景

在高科技及數(shù)位化時代中,國家的經濟優(yōu)勢取決于國民創(chuàng)造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國際化、全球化的劇烈競 爭下,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運用,必須更為普及化、多元化、科技化。逢甲深知大學不 再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發(fā)展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以及表達理想的殿 堂。新落成整建的圖書館擺脫了傳統(tǒng)“藏書閣”的被動,成為主動的“學習工 場”,主導著e-learning 時代的進程。從圖書館的再出發(fā),及地理資訊系統(tǒng)研究 中心,營建中心、創(chuàng)新育成中心、技術授權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奈米科技研究 中心等的相繼成立,與近期新建完成的多功能體育館,可以看到逢甲的新精神與 新氣象,未來逢甲大學將以過去四十多年的傳統(tǒng)為基礎,透過教學研究環(huán)境的持 續(xù)提升和組織人員團隊的力量發(fā)揮,繼續(xù)為提升學術水準,栽培社會人才而努力。

現(xiàn)況

2009學年度資料如下:

全?偘嗉墧(shù): 449

全校總人數(shù): 20,716

日間部共18,422人(學士班16,211人、碩士班1817人及博士班394人)

夜間部2,294人(進修學士班947人及碩士在職專班1,347人)

專任教師626人、特約講座23人、兼任教師575人、專任助教3人、專任軍護21人、專任職員355人、專任工警35人、約聘人員159人、政府方案專案人員212人及國科會、公民營計畫專案人員289人。(資料日期:2010/03/09)

著名校友

張宇本名張博翔,臺灣男歌手兼唱作人。出生于臺北市,畢業(yè)于逢甲大學銀行保險系,擅長鋼琴及吉他。以一首《用心良苦》紅遍大江南北。

專業(yè)設置
專業(yè)方向:
學位類型:
聯(lián)系我們